多种力量博弈下的水价,正走向成本公开前提下的调价路线。
5月31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对水价改革描述为: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的综合改革。
水价要涨已势在必行。但摆在国家发改委面前的是,如何让水价等资源价格上涨,有合理的机制。
一位参加了近期发改委水价成本公开座谈会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所谓“水价市场化形成机制”是媒体的“偏读”。
国家发改委的真正意图是要推进水价成本公开化改革,在诸多资源价格改革中,水价被作为试点进行成本公开。然而这一想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成本公开意见相左
上述参加水价成本公开座谈会的人士对记者透露,当天会议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场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向与会人士公布一份水价成本公开方案后,由各地自来水公司代表和物价局代表发言讨论。
据悉,当天参加会议的自来水公司和物价局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兰州、郑州、深圳、贵阳等城市。
出于推动水价上调成本公开和了解自来水公司具体困难,以及更好理顺价格机制等动机,发改委组织了水价成本公开座谈会。
为了把水价上调做得更为积极稳妥,没有一个好的定价机制不行,否则水务企业亏损严重,群众对水价上调也有质疑。
按照会议的安排,上午为自来水公司代表的发言,下午为物价部门代表的发言。上午,所有发言的自来水公司都表示赞成水价成本透明公开,这样能够尽快理顺价格机制,解决自来水公司长期亏损的问题。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此前表示,水务行业投资从2002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000亿元,是因为民间资本投资的力量。但是水价上涨机制并没有随着投资增加而形成,到2009年底,全国有一半左右的水务企业在亏损。
当天下午,轮到地方物价部门代表发言时,风向却变了。据上述参加会议的人士说,多数物价部门发言中都对水价成本公开进行批评,表示公开条件不成熟。
而物价部门认为的条件不成熟,是因为水价中有很大比例成本为不宜公开的成本。例如本应该政府承担的管网投资,转嫁到了水价中;又如政府的一些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附加在水价中。
“会议上,自来水公司代表粗略就列举了15项不应该附加在水价的成本项目。”上述人士如是说。
北京国融大通咨询公司总经理李智慧对记者说,水价成本大概包括三部分:水资源费成本、输配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自来水公司承担了收费的职责,但是收来的钱大部分是别人的。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强加给水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成了自来水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借口。
此外,由于自来水公司经营具有垄断性,其一般受地方国资委控制,具有半事业单位的性质,因此其承担的社会人员就业安置工作,是很大的一项额外开支。
“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给本应该按照高水价征收的企业用水,按照居民用水价格征收,将成本转嫁给社会。”李智慧说,如果实行水价成本公开,自来水公司欢迎,这可以帮自来水公司摘掉多年来“替人挨打”的帽子。
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将水价作为成本公开的试点,符合资源性价格改革的趋势。水价继续上涨压力很大,如果成本不公开,则社会接受起来会比较难。
成本监审难题
据了解,发改委当天会议上发的水价成本公开办法,其中要求自来水公司将电价、人工等基本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都进行公开。而涉及到投资成本公开问题,最让行业敏感的就是超前投资成本能否计入成本。
早在200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提出了将超前投资限定在一定比例内计入水价成本,不完全计入超前投资的意见。
随后,该征求意见稿遭到了很多地方政府反对,至今没有出台。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监蔡建升表示,超前投资是水务行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行业特性决定的。例如,某个城市新区建设,在没有人口居住的时候,就要先行建设管网、输配水设施等。这就是超前投资,而这部分投资能否折算入水价成本,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实际案例中,因为过度超前投资而引发水价暴涨的事件也很多。例如,哈尔滨水价今年元月起上调0.6元/立方米,涨价33%,低于之前自来水公司申请的涨价100%的预期。
但是,哈尔滨水价上调,即是一个典型的因为政府超前投资,造成的工程建设成本过高,而需要分摊到水价,引起水价上涨的个案。
记者了解到,2005年11月,中石油吉化公司爆炸,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这让直接从松花江取水的哈尔滨市停水。哈尔滨市在2003年启动磨盘山供水工程,此爆炸事件,推进了哈尔滨市第二水源地的建设工程。
2009年,哈尔滨磨盘山供水工程基本竣工,投资53.12亿元,加上管网铺设和水库建设等成本,总计投资超过57亿元,其中45亿元来自银行贷款。
“哈尔滨供排水集团每年需要还银行利息就有3亿元。”一位接近北控集团的人士说,按照北控集团的测算,哈尔滨水价至少上涨1元/吨,增加3亿元的自来水费收入,才能持平财务收支,进入良性循环。
蔡建升表示,提高水资源费价格是水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动因,而这几年由于地下水开采受到限制,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开始兴建水库等地上水资源饮水工程。大规模水务工程建设投资不可避免,无论是采取上市融资,还是采取贷款的方式,地方政府都不可能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而是想将这笔不菲的投资转嫁给水价。
问题是,这部分超前投资成本转嫁给水价是否合理以及水价能否承受得起如此的转嫁压力。
李智慧称,水价改革应以“建立水价与成本联动机制”为根本目标,从引进市场机制入手,抓好成本监审这个必要前提和法制化这个根本保障。
当前最紧迫的,一是要加紧完善和出台2006年11月开始征求意见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二是重点研究如何实现水价的动态化调整机制,可以参考英国经验和中国油价、热价形成机制的相关经验。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