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争议不断成效未知 武汉158亿治湖工程启动

2010-06-23 11:01:56  

连续数日超过30摄氏度的高温后,武汉市武昌城区东湖一角的湖面上漂浮着厚厚一层黑色颗粒物,杂草败叶相间其中。一旁的观景平台上,空无一人。

针对这一景象,武汉市似已下定决心,要改变这处国内最大的城中湖面貌。这项正在进行的庞大工程被冠之以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名义,希望以东湖为中心,将位于武昌地区的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共6个湖泊打通,最后与长江相连,为此将总计投入158亿元的巨资,构建起江湖连通的生态水网湿地群。

重建自然生态天堂的画卷虽然美好,但在拿出真金白银之前,这一切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可以看到的计划是利用泵站抽走污水,随后通过湖水流通,置换入干净水源。但这样做有没有可能反而污染原本纯净的水源?会不会造成生态灾难?我们至今没能看到相关的公开数据或是充分的科学论证。”长期关注此事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

而在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项久华看来,治湖目标并不能简单地以成败定论,“现在有了基本方案,很多问题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工程投资额5年增4倍

“在控污这个事情上,武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项久华说。

但在一车又一车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倾泻中,武汉湖泊面积减少、水质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以往清澈的湖面、珍稀的鸟类早已不复可见。

对此,武汉拿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项目之一: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工程计划以国内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为中心,构建以东沙湖水系、北湖水系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江、湖、港、渠所组成的庞大水网,实现“江湖相济,构建生态水网湿地群”。

这项计划总投资超158亿元的工程希望通过辅以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使整个“大东湖”水系的水生态质量得到改善,“重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再现自然生态天堂。”

武昌六湖连通工程最初较为完整的设想来自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05年10月公布的《关于武昌“大东湖”水网生态构建工程的设想》,其中提及将东湖、沙湖等湖泊连通,同时计划引入长江水,整个工程预计耗资29.77亿元。

此后,工程投资额一路攀升。2007年上半年,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牵头,制定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3月,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控制规划获批。到2008年9月,武汉市水务局的材料中,工程投资总额已提升至87.69亿元,其中污染控制工程投资30.07亿元、生态修复工程投资20.51亿元、水网连通工程投资35.76亿元。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总体方案》,估算工程总投资158.72亿元,实施期为12年。当地媒体的报道称,项目建成后,“架一叶轻舟游遍六湖将不再是奢望”。

工程第一步已启动

在武汉市兴国南路,大大的“东沙湖连通渠(楚河)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矗立在路边,工地边重型卡车驶过,扬起一片尘土。

“这是武昌六湖连通工程的一部分。”现场施工单位一名工作人员指引记者看竖立在一边的 “楚河汉街”效果图。“楚河汉街”正是这项正在施工的“东湖、沙湖连通工程”的核心内容,楚河指沙湖至东湖的连通渠、汉街是沿楚河布局的亲水步行街。

“我们的设想是充分利用武汉市现有的水资源优势,现在整个工程已经启动,东沙湖连通工程就是其中的第一步。”项久华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工程主要分3个部分,包括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最后是水网连通工程。”项久华介绍说,“这项工程包括清淤、植被重建等,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使湖泊呈现新的生态平衡面貌。”项久华说,水网连通工程则计划新、改、扩建18条港渠,新建引水闸2座,改、扩建泵站2座,新建船闸、控制闸18座等。

在总体超158亿元的投资中,近期(2008~2012年)投资匡算89.03亿元,近期中一期拟投资44.87亿元,其中污染控制工程17.43亿元、生态修复工程13.04亿元,水网连通工程13.73亿元,监测与评估研究平台0.67亿元;近期中二期则拟投资44.16亿元,其中污染控制工程投资13.55亿元、生态修复工程7.47亿元、水网连通工程22.46亿元,监测与评估研究平台0.68亿元;远期(2012~2020年)投资匡算则为69.75亿元。

项目被指以邻为壑

在污染控制工程等3项具体工程之外,监测与评估研究报告则是指开展一系列多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水文等基础数据的监测,同时探索和整合一批适宜城中水体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实时修正和动态监控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实施。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实施的基础,有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案。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具体采用哪项技术才是更优的方案,这些都需要慢慢调整。”项久华说。

这一工程的巨大不确定性也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秦前红就向记者表达了一定的疑虑,“这项工程通俗的解释就是引‘活水’入湖泊,以江水补充湖水,让湖水‘活’起来,也就是流水不腐的意思。”秦前红认为,“这相当于拿一小杯浑浊的污水,放到一大盆清水中,搞容量稀释,道理上是讲得通的,但我们没有看到相关科学数据的公开,这不能不引起公众的忧虑。事先有没有充分的科学论证?是哪些专家在进行论证?这些专家是否受命于政府部门?会不会反而污染原本清澈的湖水?会不会有生态灾难?在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中,公众需要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郑燕萍曾在论及汉阳地区的六湖连通时认为,“引江灌湖”的想法本质上是污染的转嫁而不是治理。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一退休高级工程师也表示,在六湖连通工程中,除严东湖、东湖水质相对稍佳外,其余均属于重度污染的湖水,而在工程实施后,开闸引入长江水以稀释污染物,最后排入长江,实际上是将污染转嫁给长江。“这就是以邻为壑。”秦前红向记者直言。

但项久华否认了这种可能性,“控污这件事情我们一直在做,现在湖水的污染情况已经逐渐有所好转。以前没有治污的时候,污水确实排入了长江。但在工程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非常充分,肯定不会让下游城市担心。”

而武昌六湖连通在技术上有无可行性也引起了质疑。武汉市水务局资料显示,长江水位长期低于湖泊水位,这对引水灌湖不利。武汉大学另一教授告诉记者,受制于三峡工程蓄水水位的需要,全年大多数时候长江水位均将低于湖泊水位,因此武汉方面最终决定采用闸引泵排的方式,从邻近杨春湖的青山港引水。而“泵排”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能源,最终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目前也仍无定论。

但一切已在进行中,“技术上没有难度。”项久华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观点各有不同这很正常,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件事,不是说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如果现在不去做,将来水质可能也会慢慢改善,但我们希望利用外力缩短水质变好的时间,重新见到上世纪50、60年代的东湖。”

而有关巨额工程投资款的筹措以及后续建设的规划,一切也许都将摸着石头过河。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