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迅速提升,污泥产生量大幅增长。保守估计,如果目前在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使用,我国湿污泥(含水率为80%,下同)年产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十二五”期末,更将突破4600万吨。在加大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选择科学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提高处理处置效率显得更为重要。
在污泥处理技术方面,根据2009年2月住建部、环境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下称《技术政策》)第4.2条:“污泥以园林绿化、农业利用为处置方式时,鼓励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堆肥)等方式处理污泥”。 根据政府有关机构的数据,截至2010年5月,在我国已运营污水处理厂中,厌氧消化在建有污泥消纳设施的厂中采用的比例约为46%;在建污水处理厂中,拟采用污泥消纳的厂有约44%计划采用厌氧消化。《技术政策》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方式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但是,根据最近一项污泥处理处置研究项目的调研显示,我国实际的污泥处理处置率甚至低于30%,我国建有污泥消纳设施的污水处理厂比例仍然很小。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杭世珺在6月11、12日由中国水网和清华大学主办的“2010(第4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概只有50几座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污泥消纳,仅占全国污水厂总数的5%左右,采用厌氧消化工艺的少之又少。同时,10万吨以下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消化以后,由于有机质含量低,产生的沼气量很少,沼气利用价值低,限制了厌氧消化的应用。
杭世珺认为,在当前我国碳减排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从经济、资源回收和可持续发展各个角度来看,厌氧消化都是一项优势技术,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加前处理、采取适宜的厌氧技术和规范运行管理等,来推广该项技术的应用。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张辰也对厌氧消化技术表示了肯定的看法。他认为,虽然目前厌氧消化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但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对建有厌氧消化设施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包括一年的运行期,三年的运行指导期的指导与培训,有望培养一支和国外运行相接近的运行队伍,来保证污泥厌氧消化的运用。
针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路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指出,我国目前约有该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厂1.5—2万座,其污泥处理技术路线尚未明确。这些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和方案的制定应该以村落为级别进行考虑。由于村落普遍工业污染程度显著低于大中型城市,可以选择走生态循环的道路。就此,杭世珺提出,目前国外的做法,一是将生物质集中处理;二是开展移动式的污泥车或者移动式的污泥处理装置,这都是可以借鉴的做法。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