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处理工业污水的,却还得捎上生活污水,导致企业步履维艰
“就快撑不下去了,如果每天处理过的污水能得到部分回用,污水厂就能起死回生,否则前景堪忧!”近日,面对晋城环保行记者团,晋城市巴公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大倒苦水。由于周围巴公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运转资金捉襟见肘,这座修建于2005年的污水处理厂步履维艰,难以为继。
企业集资建污水处理厂
位于泽州县巴公镇的巴公工业区,是集煤炭、化工、发电、冶炼为一体的工业区。这个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业区是晋城市至今企业集中度较高、污染较重的地区之一。“当时,众企业日排污水超过1万吨。”晋城市环保局总工张建明说,这些污水都直排丹河的支流巴公河。
说是“工业区”,但巴公工业区的形成其实是“自发”。因时至今日,这里并没形成有管理职能的“工业区管委会”。2005年4月,按照“统一起来,集中处理”的设想,在晋城市政府出资2000万元的情况下,天泽化工集团牵头,在此建厂的兰花、富盛钢、三八煤矿等企业,先后投资近5000万元,巴公污水处理厂开始动工兴建。
虽然当时每天污水量为1万多吨,但考虑到工业区将来的发展,污水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实际为3万吨。按设计要求,其中2.4万吨处理的中水将被回用,缓解巴公工业区用水紧张状况。
生活污水和雨水也得处理
2006年6月9日,巴公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然而,并未出现人们预见的“工业废水不再外排”的状况。
在修建污水厂之前,省发改委的要求是“近期河道取水,远期清污分流”。原来,在巴公工业区,不管是工业、生活污水,还是降雨形成的径流,都需排入巴公河道。临河道而建的巴公污水处理厂,需要处理的是工业污水。但由于工业污水是借道巴公河河道,并无专门供污水使用的封闭管道,使得进入污水厂的不仅仅是工业污水,还有生活污水及雨水,并混有大量泥沙,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水质,使污水处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要求。
据晋城市环保局副局长杨金中介绍,并非这些企业不想铺设专用管道,“因这些企业并不集中,修建管道沿途涉及到大量土地使用,代价实在太大。”
集资企业纷纷退股
据杨金中介绍,相对于化工污水来说,煤矿的井下水、炼钢废水处理较为简单,而这种状况,也让当年的集资建设者富盛钢公司、三八煤矿等企业“萌生退意”。
巴公污水厂运转两年多之后,这些企业纷纷退股。2008年,因处理的中水迟迟得不到回用,当初牵头修建污水厂的“天泽化工”也打起退堂鼓,并投资数千万元,修建了一座自己的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中水得到回用,经济效益也很明显。
杨金中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天泽的投入显然属于重复建设,但这与日益严厉的环保要求密不可分。就在这年,晋城市政府要求,辖区内的9家化工企业污水要做到“零排放”,中水回用率要达60%以上。做出如此严厉的要求,完全是被巴公当地日益匮乏的水资源做出的。据透露,目前巴公地区的地下水位已深达600米以下。
运转难以为继
目前,在巴公工业区有两个化工企业的兰花集团已完全接手巴公污水厂,并更名为“山西兰花污水处理厂”。
起初,晋城市政府每年从排污费中拨付三四百万元,维持巴公污水厂正常运转。去年,这笔支出降至100万元。由于每天处理的污水量为3万吨,而污水厂运转的资金缺口很大,每年需要400万元左右。因为污水厂目前已成兰花集团的一个自负盈亏“企业”,除处理巴公工业区生活污水外,还处理兰花下属两个化工企业的污水。
处理自家的工业污水还能想通,而工业区内的生活污水处理费用从何而来?“企业无法向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也不能完全让一个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污水厂负责人称,如果每天能有2万吨的中水能得到回用,就能维持运转,否则“死路一条”。
尚未明晰的两条出路
“若巴公污水厂不能正常运转,其外排的中水又得不到回用,由巴公河流入丹河之后,将对下游丹河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形成极大威胁。”杨金中认为,就目前现状来看,污水厂虽然处境艰难但并非没有出路。
就兰花集团在巴公工业区的两个化工企业所处位置来看,与污水厂距离较近,“若从这两个化工企业铺设专用管道,将企业污水直接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再作为两企业的工业用水回用,对社会和企业均有益。”
与这条出路相比,杨金中所指的另一条出路就需让巴公污水厂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根据晋城市新的城市规划,巴公工业区所处的巴公镇将是城市的“巴公片区”。目前,巴公镇人口约3万人,生活污水的处理将成为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问题。只要对巴公污水厂的处理工艺进行改动和调整,就可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兰花集团的两个化工企业可自行修建一座封闭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厂内的污水经处理后全部闭路循环,实现中水回用。
杨金中透露,本周他将就污水厂的出路与兰花集团有关方面约谈,“这座污水处理厂确实到了生死抉择的时候了!”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