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承载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降低,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向资源“回灌”,控制好产业发展前端的污染防治,围绕生态和经济和谐发展的主旨,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近日,环境保护部公布《2009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对全国655个设市城市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根据该报告,东部地区涵盖八省(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260个城市,城市数量占全国全部城市近四成。再加上同处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城市化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的直辖市,东部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桥头堡”。
东部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依据2009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报告选取API (空气污染指数)指数≤100 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等6项主要指标,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进行考核对比,同时对公众就城市环境保护状况满意率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东部地区城市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整体较高,满意率达到80.34%(全国平均为77.26%),其中在对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河流湖泊状况以及城市噪声状况等方面,东部公众满意度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满意度,与城市化率一样,公众满意率也处于领先地位。
“东部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综合全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状况对本报记者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紧密关系。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经济发展亟待从低碳、绿色的角度寻求新动力。”陈秀山强调,主客观均造就了东部地区在环境保护上越发重视,满意率也逐渐提升。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也与城市环境形成了直接联系,报告指出: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关系尤为密切。城市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在大气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和环境建设方面存在差异,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以明显提升,但环境质量面临的压力也在加大。
东部“水环境”欠佳
尽管东部地区各省整体环境状况比较均衡、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较完备、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较明显,但是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以及污水处理方面较差。
从事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研究员封志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率较高,城市质量也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深化有较大提升,但是城市“水”问题,仍在是东部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
“水质较差、干旱缺水、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都为东部地区持续高效的城市化埋下了隐患。”封志明强调,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要加大处理力度和能力,减少对水源地,包括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排放。
报告对区域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情况分东、中、西对比得出,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方面,东部地区水质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值。
同样在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方面,东部也不及中部地区。
尽管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方面,东部得益于发达的经济水平,发展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报告明确指出东部在污水处理方面仍待加强。
封志明分析认为,由于东部地区早期城市化进程中是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由此带来的生态欠账需要不断加紧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来弥补。
“城市规模越大,经济越发达,城市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就越大。”封志明强调,资源承载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降低,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向资源“回灌”,控制好产业发展前端的污染防治工作,围绕生态和经济和谐发展的主旨,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