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严重缺水的天津市在全国率先试验将海水淡化水成规模输入市政供水管网系统。天津市把海水淡化作为产业发展以解决城市供水需求,目前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总量,约占全国的41%。专家认为,海水淡化是避免过度倚赖地表引水工程的战略补充。
不过,从天津的实践来看,成本、技术、政策等一系列原因,仍是海水淡化产业的瓶颈,而这些问题尚无经验可循。而公众关注的津水济京的问题,也显得遥远。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制订《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以及一系列鼓励发展海水淡化的政策,有望在下半年陆续推出。
“我头疼怎么把水卖出去。”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陷入了“困境”。
每天,约有6000吨的海水淡化水输入天津市汉沽区的市政供水管网,每吨价格为8.15元。而天津市民用水价每吨4.6元。
周潮洪说,如果只在汉沽区涨水价,显然对这里的居民不公平。
在一次天津水资源内部会议上,天津市水务局下属的滨海水业集团代表抱怨:“这水我们真不想要,但还得接着。”每接一吨水,亏3.55元,他们暂时对每天输入的高价海水淡化水的差价,挂账处理。
5月22日,周潮洪说,目前对于淡化水的使用还没有相关政策,水价以什么标准,是否进行政策补贴等细节,还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给出指导意见。
【缺水】
缺水逼出节水城市
“像电影《少林寺》里的僧侣练功一样。”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下称海淡所)退休所长李长建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一帮市民常拎着大铁桶,浩浩荡荡去天津市啤酒厂排队打水,“打了好些年”。
海河水口感苦涩,当年民谚“天津四大怪”之一,“自来水,腌咸菜”。
当时天津市限制开采地下水,以防地面沉降和海水渗入。但啤酒厂不受限,因为用海河水没法酿酒,于是大家都到啤酒厂打水。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海河上游建起了为北京供水的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为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供水的水库也相继建立,困扰海河的水患基本没了,但下游河道也基本干涸。
连喝咸水都难以为继,天津市民怨声载道。国务院遂启动引滦入津工程。
在1983年的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典礼后,政府发给每户市民一包茶叶,媒体描述,当时“天津人掉着泪”,喝上了久违的茶水。
但缺水问题仍未缓解。
天津市水利局长王宏江介绍,经天津入海的水量,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140亿立方米,降至现在不足10亿立方米,且污染严重。
天津市科委数据显示,目前天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立方米,为全国的1/16、世界的1/50,属重度缺水地区。即便加上外调的水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只有370立方米。
2000年春大旱,上游供水只能维持到当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引黄济津,自山东输水以解燃眉。
缺水的天津,多次提高水价,实行不同行业不同水价。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87.9%。
2010年底,天津成为中国首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周潮洪百感交集,“这是让缺水逼的”。
【寻水】
南水北调不如渤海寻水?
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工程,是当下天津主要的城市水源,滦河水和黄河水分别需奔流234公里、440公里入天津市。
引滦工程目前年输水能力10亿立方米。据国家水利部网站数据,2010至2011年度,引黄济津向天津供水4亿立方米。
这仍不够。在4月6日举行的“2011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国际研讨会”上,天津市科委副主任李宝纯说,到2015年天津市年需水量约45亿立方米,仅滨海新区需水就达6亿立方米。
尽管缺水,不过天津对终点为天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兴致不高,并曾在本世纪初用文件形式提出,不用东线水。这条长约1156公里的输水线,流经苏北、山东一些污染已成顽疾的地区。因治污问题通水计划推迟5年,预计在2013年通水。
2001年,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在发言中表露,天津“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质不放心,对水污染能否治理好不放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仍在建。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天津市在中线工程分水量为10.15亿立方米,世纪可收水8.63亿立方米。
天津大学教授王世昌认为,蓄水、跨流域调水等传统措施,只能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解决部分地区缺水问题,不能增加水资源总量,难以全面解决缺水的根本问题。
另一个则是水价高昂的问题。据《光明日报》2000年的报道,时任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的张国良透露,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每立方米水将达20元以上。当时另有媒体估算,引水成本达18元每吨。
因南水北调中线的工程造价分摊,天津市水务局今年初再次上调水价。
天津市科委社会发展处的工程师杨超英认为,南水北调水价高,水量也有限,迫使天津将目光移往东方,向渤海寻水。
【“B计划”】
淡化水价“高得离谱”
上世纪70年代,为缓解天津的饮水难题,除引水济津工程,中央政府还有一项“B计划”———就近利用海水、淡化水。
当时,中国已着手尝试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海岛、军舰的饮用水问题。海淡所前所长李长建说,那时技术不成熟。1979年,海淡所立项,1984年成立,是中国惟一专门从事海水利用技术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李长建介绍,海淡所刚成立,便遇到引滦入津工程竣工,海水淡化遂成为“战略储备技术”。而关键原因是,当年海水淡化成本极为高昂。“高得离谱”,李长建回忆,以当时的成本约为20元每吨。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海水淡化成本降到一吨七八元,但居民月工资不过70元至100元。若一个家庭一月用10吨水,就要花掉一个月工资,“显然太贵了”。
还有观念问题。李长建说,当时水资源还没在社会上提到“危机”高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自来水是社会福利,长期维持在8分钱一吨。没洗衣机、热水器,一个家庭一个月用不了5吨水。水费是象征性支出。上世纪90年代之后,自来水价格逐渐上涨,涨到4毛、8毛、1元,到现在4元多。
此外,当时大家对淡化水也有担心。上世纪80年代末,李长建到大连长海县推广技术,遇尴尬“他们害怕喝了海水淡化水,头发会变红,眼睛会变蓝。”
几十年来,世界海水淡化技术获突破性进展,成本迅速降低,至今日仅为5元/吨的水平,水质也大为提高。
“海水淡化水和南水北调来水成本一比,反而优势很大了。”李长建说。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日前介绍,中国海水淡化产能已从10年前的每日3万吨增至目前的60万吨。浙江、山东、天津等沿海省市相继建成一批日产万吨至十几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
工业用得多居民喝得少
目前,在天津的超市,货架上摆有灌海水淡化水的瓶装水,价格与普通矿泉水差不多。数据显示,目前天津市场上约有25%的桶装水是淡化水。
但其产量与城市用水相比,微不足道。海淡所总工程师阮国岭说,仅天津市主城区的日用水量就约为160万吨。
海淡所副总工张耀江介绍,目前天津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总量为21.7万吨/日,约占全国的41%。主要由4个比较大的海水淡化项目构成。
其中,北疆电厂已建成日产10万吨海水淡化设备机组。其大股东国投电力公司工作人员4月9日说,一期工程另有日产10万吨机组即将建成,而预计兴建的二期工程日产20万吨。
建成后,北疆电厂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除小部分企业自用外,大部分将面向工业及民用用户。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周潮洪介绍,正是这套设备的产水进入了汉沽区的市政供水管网。
由新加坡投资7.5亿元建设的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公司,于去年投产,装机容量日产淡化水10万吨,主要面向工业客户“大乙烯项目”供水。
另有天津开发区的日产1万吨能力,以及大港电厂的日产6000吨能力。
不过阮国岭说,现在这些淡化水基本就地消化,还谈不上向天津主城区居民供水。
【症结】
高昂的成本
“还是太高了!”3月30日,南水北调政策及技术研究中心官员考察海水淡化水状况后,对水价发出感叹。
北疆电厂目前海水淡化每吨水成本约4元,通过水处理,用专用输水管网运往自来水厂原水池,运行成本增加了3.6元,目前售价暂为8.15元/吨。
天津市水务局的数据显示,现在引滦入津的原水价格为1.75元/吨,加上处理工序、管网折旧,总成本约4元/吨。今年的居民用水价格为4.6元/吨。
贵了几乎一倍的淡化水,被供水企业抵制。
滨海水业集团代表在调研会议上提出,高出的价格谁来消化,由政府补贴,还是分摊到消费者水费中?他说在国家发改委未给出明确答复前,水务企业不可能大量接收这样的高价水
目前,日生产能力10万吨的北疆电厂仅向汉沽区日供水6000吨,且采取挂账形式售水。
北疆电厂一名依姓工程师介绍,目前项目主要面向正在发展中的滨海新区,作为水资源储备,供应给未来有需求的工业企业、民用水厂。
工业用水价格方面,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杜文华介绍,该公司与“大乙烯项目”的协议水价为6.1元/吨,暂低于天津市工业用水价6.6元/吨。
杜文华说,但其海水淡化成本是7.6元/吨。他们希望谈判调价至7.6元,不过对方抵制,谈判陷入僵局。
还有一些因素左右海水淡化水的成本,据阮国岭介绍,海水淡化成本中,能源成本占到了1/3。“海水淡化就是以能源换水源”,能源价格上涨,海水淡化成本也跟着上涨。
阮国岭和张耀江均表示,渤海湾由于水体污染严重,如使用反渗透膜技术,相对水质更好的广东、海南,每吨成本要高0.6元至1元。
膜技术是中国的短板。张耀江介绍,目前国内的反渗透膜技术还达不到世界尖端水平,成本及渗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周潮洪认为,价格问题已成为“可解决的问题”,中国缺水是客观事实,淡化水成规模进入市政供水管网是迟早的事,“天津走到了全国海水淡化的最前列,面对的一些情况尚无经验可循”。
【旧疾】
老管道难流新水
因今年春节前几次检测出水质不稳定现象,滨海水业集团决定临时停用淡化水,春节后,又恢复了供水。该集团的代表说,如果老百姓喝水后肚子疼,公司就完了。
海淡所副总工张耀江称,目前使用的蒸馏及反渗透膜技术,出来的海水淡化水比一般的水还纯净,不可能出现细菌污染情况。
但因过于纯净,与普通自来水相比PH值更接近7,也就是相对更酸,因此在传统铁管中输送时,可能会溶解铁管内部的碳酸钙或铁锈,造成出水有杂质或水色黄。
周潮洪说,这需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现代化的PVC改造,取代老旧的铁管输送。而这是一个庞大的、任何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的工作。
目前,天津市水务系统对进入汉沽区水厂的淡化水,实行海水1普通水3的比例,进行混合,以减少其对管网的腐蚀。滨海水业集团代表说,由于没那么多普通掺混水,汉沽区水厂每天最多能接收1万吨淡化水。
海淡所技术开发处处长王国强介绍,目前,世界上使用海水淡化水较为成熟的为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等,其掺混比例通常是1:5以上,有的甚至在1:10以上,这样混出来的淡化水与普通水几乎没区别。
此外,海水淡化水的后期处理也是专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高从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后的高盐度海水排放,“直接影响生物的生理功能”,“干扰食物链”。
目前,天津北疆电厂向其附近的海水盐场免费送浓海水,从浓海水中可提取钾、溴等工业原料。
王国强担心,沿海地区土地寸土寸金,不可能有那么多盐场去消化更多的浓海水。而如果浓海水排放问题不解决,将会限制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
【未来】
可与自来水竞争?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介绍,海水淡化水尚未进入市政水资源的统一部署,水质出厂标准、水价补贴等政策都未出台。相关发展规划还没有具体方案。
据了解,相关政策细节仍在国家发改委讨论阶段,尚无明确信息。
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将达到26%~37%,全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每日250万至300万吨,基本能与自来水相竞争。
水利部部长陈雷今年4月15日在中国水战略与水安全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将严控用水总量,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海水淡化、中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
海淡所总工程师阮国岭说,海水淡化产业在巨大的机遇面前,也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
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认为,海水淡化对于国家水安全能起到很好的战略补充作用,国家应予以政策方面引导和支持。
今年两会期间,天津市长黄兴国强调天津仍把海水淡化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将来完全能够做到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淡化海水”,由此,媒体也再次聚焦天津向北京输送淡化水的可行性。
李长建介绍,2002年曾有北京的相关单位搞过一个论证,结果认为超过50公里以上的输水管线会导致水价成本较大上升,除非绝对缺水,否则不可行。
北京市水务局宣传部门官员就此接受记者询问时表示,尚未看到类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且跨省区输水需要上级统一安排。
他说北京水务系统目前正以每吨1元多的价格向企业推广再生水,6.8亿吨的量占到北京总用水量的18%,海水淡化水“让天津先做着吧”。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