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拼抢产业“制高点” 东汽海水淡化设备投运印尼

2011-12-13 09:20:51  

        在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英德拉玛尤电站,蓝天白云之下,爪哇海碧蓝的海水拍打着海岸,由东汽自主设计、制造的两台长60米,高12米,宽6米,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500吨/天海水淡化设备巍然矗立,纵横交错的管网中,海水经电站余热汽化蒸馏成淡水,蒸汽流动的“呼呼”声清晰可闻。

  “终于成功了!”10月12日,当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哈达宣布英德拉玛尤3×330MW燃煤电站电站建成投运,并盛赞承建方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和配套企业时,投资发展公司总经理肖珉激动地喃喃自语。这个向来敢打敢拼的硬朗汉子,眼角却似有泪光闪烁。

  海水淡化被公认为人类第九大奇迹,秉承“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精神和“绿色动力、造福人类”宗旨的东汽人以自己的胆识和魄力让这个奇迹惠及友邦。此次出口,开创了我国大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进军国际市场的先河,对提升我国海水淡化设备研制及安装调试能力、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影响。

  据众和海水淡化公司总经理陈辉介绍,英德拉玛尤电站总装机为3台33万千瓦机组,是印尼政府从2006年初就开始规划并先期启动的1000万千瓦煤电站项目之一,由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海水淡化装置是其配套的重点设备。此外,众和海水淡化公司还与东方电气集团工程公司订了印尼龙湾、巴齐丹另外两个印尼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备合同,共4台套,目前这些装置也已陆续进入调试阶级,即将竣工投运。

  敢为人先,东汽向海水淡化市场进军

  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有专家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600亿立方米。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海水淡化研究开始于1958年,但广泛应用还不到10年,且设备都为国外产品垄断。引进技术的高屏障限制了我国海水淡化的发展,掌握先进的海水淡化设备核心技术,打破依赖进口的局面,公司在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中,牢记“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认准了这个具有前途的产业。

  2007年3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汽投资发展公司与中国电力顾问集团科技开发公司、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现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由东汽投资发展公司控股。东汽开始向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制造、安装服务业务拓展。

  膜法和蒸馏法是海水淡化两个技术流派。为发电站配套,利用电站余热蒸馏淡化海水是公认的较为经济适用的方法。作为大型电站汽轮机主辅制造厂商,东汽在电站换热设备加热器、凝汽器等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储备。东汽将目光瞄准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方式,是将大型发电设备配套设施产业链串接得更长。

  东汽研发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能充分利用燃煤电站低品位蒸汽,具有对原料海水适应能力强、海水的预处理简单、产品水纯度高、控制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对淡水需求量比较的大的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既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可生产淡水,实现环保节能双赢。

  自主创新,东汽造海水淡化设备落户印尼

  2007年10月23日,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印度尼西亚英德拉玛尤电站3×330MW燃煤电站工程项目海水淡化项目合同。

  合同签订后,时任众和海水淡化公司总经理的邹健就和员工们一起策划了科学、高效的整体工作计划。设计人员在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进行了两个月的集中封闭式设计。公司电站辅机事业部克服2008年5·12特大地震带来的重重困难,冒着余震恢复生产,不仅按时完成了产品制造,设备还提前12天,于2008年7月19日成功发运。

  英德拉玛尤项目是东汽首个海水淡化海外工程项目,做好工程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陈辉看来,技术、管理、精神、队伍,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为确保产品按期顺利投运,在项目执行之初,就制订了系统性的海外工程管理方案,让万里之遥的安装、调试现场可控,现场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在国内,这种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系统不超过十套,而懂得该系统的调试运行技术人员更是稀缺,运行调试困难重重,毫无现成经验借鉴。

  在困难和使命面前,肖珉咬紧牙关,立下誓言:拼尽全力也要把设备调试好!要把海水淡化设备干成东汽的“争气机!”

  公司分别先后派出了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工程部部长程映晨,西安交大研究生唐刚、工程技术人员姜刚等赴现场安装调试。肖珉、邹键、陈辉都多次赴印尼指导现场工作。从打第一根桩、挖第一方土起,他们就每天驻守在现场。冒着炎热酷暑、蚊虫肆虐,日夜奋战,与合作单位人员紧密配合,反复查看安装过程,研究结构特点和生产流程特性,经过反复调试,多次试验,终于攻克了热法海水淡化传热、降膜蒸发等技术难点,在工艺设计上自主开发了海水淡化多效蒸馏设备的工艺计算软件,实现了全部关键工艺参数的“自动化”。关键部套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适应性的自主研发,提升了产品性能。现场施工前进行了三维仿真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

  4月5日,英德拉玛尤海水淡化设备开始投入试运行;9月27日,该设备通过了严格的性能验收,其主要性能指标:淡化水产量大于187.5吨/小时,水质含盐量小于10PPM,产水量、能耗都优于合同技术条款;10月12日,设备在英德拉玛尤电厂顺利投运。

  按每台设备日产淡水4500吨计算,该系统年节约淡水近83万吨,综合运行成本较淡水循环冷却降低近75%,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东汽实现向水利产业进军目标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制造”在印尼海水淡化市场上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

  成功来之不易,它浸透着无数东汽人的心血和汗水,也饱含着总承包方中电工的支持和信任。海水淡化公司前任总经理邹健因过于劳累,心脏病复发,累倒在现场;程映晨在印尼工作期间,女儿正面临高考,为了工程的顺利投运,他只能将照顾女儿的任务交给妻子一人承担。一次工程调试中,他的头部意外被一个零件砸坏,撕开了一条两厘米长的口子,血流如注,但是,为了尽快排除故障,他强忍着疼痛,坚持带伤完成了作业。为了奔赴印尼处理急需解决的问题,唐刚毅然推迟婚期。同事们都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公司需要,我一定竭尽所能。”山东小伙子姜刚从2008年进东汽,连续三年的春节都在印尼工地上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却只能给远在家乡的年迈父母打一个电话送上节日的问候。这个坚强乐观的小伙子谈起自己三年的坚守总是一再强调“不要提我,每个人都那么拼命,我没有理由不拼命!”

  期盼“十二五”扶持政策 让新产业扬帆远航

  日前,国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联合发布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海水综合开发和利用方面,《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将建立示范工程,加快海水淡化的自主化和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海淡产业或将进入高速增长轨道。

  “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

  有了印尼英德拉玛尤海水淡化设备投运的经验,东汽目前已掌握了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海水预处理等各种关键技术,具备了开发更大型海水淡化设备的能力。

  陈辉表示,“我们不仅要实现技术上质的飞跃,还要努力实现一键式自动控制,力争将最方便、最快捷的操作方法提供给用户”。

  在英德拉玛尤电站,肖珉说:“海水淡化产业正迎来曙光,包括技术、生产、服务和检测在内的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将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

  肖珉透露,投资发展公司已将海水淡化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有印尼项目为基础,公司正努力发展自己的海水淡化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生产、安装服务,力争建成完善的产业布局和服务体系。

  肖珉还希望将海水淡化技术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相结合,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相连,解决离岛及偏远地区的用电、用水问题。

  公司将有针对性地加大海水淡化研发投入,研发中心和试验平台已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同时走与国内研究所、高校联合研发的技术路线,力争在喷淋装置、热平衡、自动化控制方面再上一个台阶,进一步从浓盐水中提取稀缺资源。

  东汽品牌的海水淡化设备已走出国门,凭借出口印尼海水淡化项目的成功,东汽海水淡化还想走得更远,走向东南亚和中东。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在于你有多少设备,多少技术,关键在于你有一个敢于不断创新的团队。‘十二五’,东汽的海水淡化事业正扬帆启航。”面对未来,肖珉踌躇满志。

  海潮声声,浪花飞溅,一轮煌煌巨日,从梦想者的肩头图腾升起,2台日产4500吨海水淡化设备成功投运又为进东汽新能源建设自主创新的征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