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部分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通过行政手段限制人口增加固然简单可行,但有可能中断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要想肩负城市诸多的功能定位,长久之计还是应该综合各方面考虑及借鉴国外经验,改变现有观念、全面创新开源节流手段,才有可能弥补现有的供需缺口。
疏散人口分担用水负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从世界特大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和规律看,人口规模持续扩张后会进入平稳阶段。因为劳动成本变高,城市变得拥挤,房租上涨,会使很多人不再向这里聚集。同时,有限的资源承载能力尤其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使得北京必须在交通建设、就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上作出调整。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说,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有过类似局面,水体污染、地下水超采、限时供水等。为此日本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市场化公司建设四通八达的快速轨道交通,把民众活动半径扩大至一小时,医院、学校、住房一同跟进,无形之中就分散了用水负荷。同时东京还建立了完备的调度系统,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的大京都圈内目前4000万人口用水,并不像北京这样窘迫。
翟振武举例说,伦敦打造11座新城,将市区人口和工业大量迁出,1961年至1971年中心城区人口减少101万;巴黎1962年至1982年人口减少56万;限制工厂、大型办事机构在市区设立,都是上述城市调控中心城区人口的重要手段。
许新宜还表示,针对水资源“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北京市应尽可能公开事关百姓的水信息,像水资源危机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到底有多少水,每天可以用多少水,牢固树立“不节约就没水喝”的观念,让所有老百姓都知道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谅政府的良苦用心。
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告诉记者,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长都会出现下降阶段,北京不会例外,尽管这一局面可能要等上十年甚至更长,但是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去调控人口发展速度,而不能只靠行政手段去堵或疏。
完善价格机制改变节水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说,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模型统计,费很大力气节约1立方米水,在北京可能需要花18元钱,而买1立方米水只需4块钱,事实上,谁节约用水谁吃亏就多,水价不合理,制约了节约用水行动的普及。
王浩表示,有关方面应该摒弃水价上涨、物价会随之上涨的惯有思维。根据多部门的联合研究,北京现行的水价即使涨一倍,物价总水平只会有0.6%的涨幅,影响很小,担心是多余的。
专家介绍,根据国际上通用的估算办法,水费支出应占居民可支配年收入的2.5%到3%,中东缺水国家已经占到了6%到7%,而中国居民仅为0.8%左右,因此北京的水价存在较大的上调空间,而且现在的市场价格不能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性,以及环境成本、安全成本、资源补偿成本等因素,政府应该考虑利用行政管制等手段建立一个更能保护环境、节省资源的体系。
多位专家都指出,推行阶梯水价势在必行,但需要严格履行调整程序,加大成本的审核力度,依法履行听证会制度,水价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出台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提高水价决策的透明度。由于生活用水为刚性需求,水价调整要考虑到用水户心理与经济上的承受能力,不宜追求一次到位全成本水价,可以采取小步快跑、逐步到位的调价策略。
具体注意点如下:一是要保证居民基本的生活用水,比如每人每月可以低价购买4立方米的基本量,超过7立方米价格需上涨一倍或更多,达到了12立方米之上需要涨5到8倍。二是要保护弱势群体,水价涨了,社会福利和补助也要相应增长,以抵消涨价给他们带来的影响,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不变。
多渠道寻找新水源辅助南水进京
专家和学者们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可以“一块地对一块天”解决水资源问题,都需要从境外调入大量的水资源满足其经济社会体的用水需求,未来南水北调后的10亿立方水,仅仅能弥补北京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水而已。北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南水北调工程,从现在起,依然需要以节流为主、适当开源。
王浩认为,从长远看,从周边省份调水并非最好的解决办法,从贫水区向贫水区调水,本身就违反规划逻辑,他建议,北京可以着手论证借用南水北调的东线,该路线的提水高程在技术上可以满足,来自扬州三江营的水翻过黄河,自流到天津,随后再送水进京。
专家们认为,目前津、冀、晋、豫等多个地区都启动了引黄调水的做法,尽管黄河的水量、水质都不如长江水丰富和优质,但是如果为了救急,北京需要将引黄系统纳入新水源备选。另外,如果着手坚持治理水治污,既可以满足一时之利,也可以换取生态的长期平衡,同时成本比起海水淡化要低。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张彤以表示,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地区着重打造大首都圈的建设,目前由北京参与的海水淡化项目还处于前期论证和技术储备阶段,何时开工上马还不确定。但是开建海水淡化厂需要涉及电力等多条产业链,可以预计,投资成本肯定会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按照目前的测算,海水淡化每立方米成本约六元多,如果加上管道输送到北京,每立方米水成本价大约在8元左右。王浩表示,这方面技术和资金应该都不是多大问题,关键是要产生规模效应,将来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或者风能进行海水淡化,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成本。
许新宜建议,由于淡化的海水进京成本较高,北京可以考虑进行水源置换,将海水淡化的水引入河北、天津,将流经两地的滦河河水引入北京,不过水权问题协调起来较为复杂,需要从中央层面统筹调度。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