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投公司投资18亿美元参股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标志着中国投资英国基础设施拉开序幕。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迅速膨胀及美元的迅速贬值,如何使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而作为掌管中国巨额外汇投资大权的中投公司,近些年在海外市场上浴血征战所积累的经验,为我国外储的多元化运用开拓出了新的渠道和方向。
基建能源等实体资产成中投海外追猎新目标
专家认为,投资欧美国家基础设施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而且目前也是很好的时机
中国商务部网站近日发布消息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宣布购入泰晤士水务公司(Thames Water)8.68%的股份,价值约12亿英镑(约18亿美元)。商务部新闻稿还援引了英国主要媒体报导称,这是中国在英最大并购案,标志着中国投资英国基础设施拉开序幕。消息一出,再一次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上。
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之路并不平坦。
成立之初,中投海外投资的对象多数是金融机构,而于2008年爆发并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让中投正好踩在了地雷上。
2007年尚在筹备中的中投斥资30亿美元火线入股黑石集团。但紧接着,美国次贷危机就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的股价纷纷大幅跳水,黑石集团也未能幸免,最低时股价跌至5美元以下。中投对黑石的投资至今浮亏近一半。
2007年12月,成立仅3个月的中投又花了56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意图“抄底”,但随后因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大摩股票一度跌至6美元左右,不甘心的中投又追加投资12亿美元,但如今仍巨额亏损。
2008年10月,SEC公布的一份关于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清盘的文件显示,中投在这只基金上54亿美元的投资出现问题。SEC文件显示,截止到2008年9月1日,中投旗下分支机构Stable Investment Corp是美国货币市场基金 Reserve Primary Fund的最大股东。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Reserve Primary Fund被迫核销其所持7.85亿美元雷曼兄弟债券,导致净值跌至0.97美元,引发大规模赎回潮。据路透社当时的报道,Reserve Primary Fund因此成为自1984年以来第一个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随后,该基金宣布暂停赎回,中投54亿美元资金遭冻结。
不仅如此,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也给中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去年4月至9月期间,一个名为“SSBT OD05综合账户协议客户”的股东出现在东芝公司、资生堂、麒麟啤酒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等日本各大知名企业前十名的股东登记表里。而据了解,中投便是SSBT OD05基金的一个幕后投资者。股价显示,日本东京电力公司3月18日股票收盘价为940日元,较“3·11”日本大地震当日的收盘价2121日元,已经下跌了近55.7%。而据媒体报道称,由于中投公司间接参股东京电力公司,投资了约359亿日元(约30亿元人民币)。
折戟黑石、大摩,失足货币基金,金融投资上的失利,让中投开始积极转变海外投资策略,从政府和金融债券转向实体资产,能源、绿色燃料、基础设施等资源类行业成为了中投青睐的对象。
而这从中投公司近两年的年报中已可见倪端:2009年中投大幅加码了股权、固定收益、另类投资比例,分别从3.2%、9%、0.4%上升到36%、26%、6%,现金比例则由2008年的87.4%下降到2009的32%。2010年中投公司大量减少了投资组合中的现金占比,加大了直接投资力度,增加了长期资产投资,投资组合进一步多元化。现金在总组合中的占比从年初的32%大幅降到了年末的4%,新增投资357亿美元,按照战略资产配置方案加大了在基础设施、私募股权等领域的投资。
在能源方面,仅2009年,中投就相继投资了多家能源类公司,如泰克资源公司、俄罗斯诺贝鲁石油公司、加拿大南戈壁能源有限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中投已披露的并购案包括斥资29亿欧元购入欧洲最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商—苏伊士环能集团天然气勘探和生产部门的少数权益,以及以2.4亿美元收购南非Shanduka的25%股权等。
在基础建设投资上,中投瞄准的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主要在北美和亚洲。通过在全球高收益的基建资产中收购少数股东股份,中投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包含了绿色和新能源项目,以及基础建设类基金。
2009年9月30日,中投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福布罗投资公司购买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约11%的全球存托凭证,交易金额约9.39亿美元。此后的两个月里,中投又以12.6美元/股的价格斥资15.8亿美元收购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15%的股份。这些投资让中投间接涉足了全球基础建设项目——包括能源、可替代能源及电力行业。
2010年12月,中投还投资于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China-ASEAN Investment Cooperation Fund)。这只由中国提出设立、总规模1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间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投资领域包括交通设施、公用设施、通讯网络、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近日,中投表示,该公司已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购买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8.68%的权益。这也将成为中投公司在英国的首笔投资。
实际上,去年11月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就曾表示,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创造新增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增需求的重要来源。殷切希望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或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作为股权投资者参与英国的基础设施行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王鹏认为,投资欧美国家基础设施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而且目前也是很好的时机,欧美国家债务负担都很重,财政赤字率也很高,所以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去大兴土木,但是这些国家很多基础设施也比较陈旧了,而且这种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扩大就业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他们是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的,从我国家的角度来看投资海外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这类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可以为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提供一条出口,这有利于降低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有通胀的压力。第二基础设施投资主体上收益还是比较稳健的,风险较低。
王鹏表示,中国海外投资的领域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能源矿产领域,新兴产业,新能源等这些领域都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继急需发展的一些部门,基础设施的投资像公路、铁路、码头这些都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这些行业,也应该是对外投资的重点,总之海外投资要抓住实体产业,新兴产业以及能够给当地带来较高就业的产业,要考虑到被投资国的利益和反映双赢,这样才能确保海外投资长期和稳定的收益。 (刘丽靓)
推动外储投资多元化破解“美元陷阱”
专家建议,外储应加大对实体和产业的投资,加大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智能财产权等项目的重点支持,以及新兴产业方面的股权投入
中国长期以来稳坐美国“第一债主”的宝座,但随着国际上欧债危机的爆发,国内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增持美债已经不是中国外储对外投资的首要选择。而外储对外投资的多元化进程实际上早就在实施,近日一则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入股泰晤士水务公司的消息,更是将外储对外投资可能投向基建等新领域推向了公众的视野。
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在2011年第一季度冲上30447亿美元,从2万亿美元储备迈上3万亿美元台阶,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截至2011年10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2万亿美元。
在200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个外汇短缺的国家,而从2005年以后,外汇储备开始大量的增加。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如何实现保值增值?国内外公布的数据一些可以看出,中国长期以来以增持美国国债作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11年12月15日,美国财政部晚间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142亿,数据表明,截止到目前,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主国,总计持有美国国债1.1341万亿美元。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不断增长,中国对外投资的能力和经验也在不断增强。中国正在不断加快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以对冲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资产集中度过高的风险。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在一定的月份减持美债,而进入2010年后,减持月份进一步增加。
进入2011年,中国更是在美债上多次操作,变换头寸,今年1至3月,中国接连3个月减持,此后在7月,中国又突然增持,进入8月后,中国在美债上更是呈现出仓位减一月一变的态势,8月减持美债365亿美元,9月增持113亿美元。据统计,2011年前10个月,中国减持美债月份已达到一半。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面临的是国民财富的不断流失,中国已经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即所谓的美元陷阱)”,中国必须尽快摆脱储备中基本是美元资产的失衡格局,加快战略领域的产业投资,积极推动外储投资多元化。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张茉楠称,提高债务上限对于美国而言只是暂时的“喘息”,随着债务规模愈来愈大,财政负担、融资成本将不断上升,以及社会福利费用大幅增加。这意味着中长期来看,一方面,美国债务风险将长期化,全球资本市场将会失去风险评估基准,整个资产定价体系都需要重新调整,中国可能要面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冲击,中国金融体系以及资本市场也将面临动荡;而另一方面,美国债务增长失去控制也会让美元发行失去了控制,随着美国债务的膨胀,美元将进一步贬值,这也将直接导致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储备资产的大幅缩水,而中国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外储将首当其冲。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迫切挑战,在前不久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上,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们重申将致力于共同协作,下定决心重新激活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社会包容。那么,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乐观的当下,中国对外投资或许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提出,在强劲、可持续、平衡这3个目标中,确保强劲增长是首要。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风险、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当务之急。
分析人士表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全球范围的新增需求,这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在发达国家。在目前失衡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等新兴市场储蓄多、消费少、投资多;欧美等发达国家储蓄少、消费多、投资少。但在危机冲击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进一步增加了投资,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做出了积极努力。可是这种投资的增长并不可持续,中国“十二五”计划中提出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模式,将消费增长作为重点。同样,欧美应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加大投资力度、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的持续向好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恢复和稳固市场信心,也由此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夯实世界经济的复苏。
的确,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的很多资产都在缩水,实体资产价格在下降,一些企业和银行都受到冲击。欧洲国家财政紧缩,需要变卖一些资产,包括一些公共支出项目的调整。美国各个州,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财政状况恶化,建立项目,从事基础设施改造的时候,也需要投资。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基建投资则是创造新增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明显而巨大的,也是全方位的。它不仅能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劳动生产率、奠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还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就业、增加部分国民收入并提升社会的总需求,在长期内扩大供给。
不仅如此,我国的各大部委的相关领导在不同场合也表示了未来投资的方向将落脚在国外的基建上。去年年底,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美商会组织的晚宴上表示,中国更愿意将持有的大额美国国债转投向美国的公路和地铁修整建设。
同期,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也表示,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创造新增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增需求的重要来源。
央行行长周小川承认,当前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中国需要的合理水平。
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首次公开面对媒体时谈的不是证券市场,而是外储投资。他认为,“如果把每年外汇储备的1/4或1/2用来做直接投资,对中国、对世界都有好处。”
除了美国,去年一年,从葡萄牙到希腊,再到意大利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谓是愈演愈烈。欧美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加重,财政赤字率也居于高位,因此也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去大兴土木。但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已经陈旧,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重建。
据英国财政部估计,在2015年以前,英国需在能源、交通、电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2000亿英镑。在美国,大部分基础设施都完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面临着“结构不完善”、“功能过时”等问题,急需更新或重建。
专家表示,基建收益稳定、有持续的现金流回报,具有相对长期的投资价值。外储应该转变投资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和产业的投资,积极开拓重点领域的海外市场、加大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智能财产权等项目的重点支持,以及新兴产业方面的股权投入。除了上述被当前人们所关注的资源、能源领域之外,多个领域需要侧重。
专家认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生产技术以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充份利用境外土地、水源、水产等自然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境外农产品供应基地,已成为农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未来,全球粮价上涨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十二五”时期,可把具有良好的市场、政策、自然条件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俄罗斯以及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南太平和印度洋岛国作为“走出去”重点区域。发挥中国在农产品种植加工、禽畜饲养、农机具生产、渔业捕捞等方面具备的相对比较优势,推动农业加快“走出去”。 (傅苏颖)
姜建清:
商业银行可借用外储投资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居世界各国之首。大量的外储如何运用,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对此,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清日前表示,中国最终可能会将更多的外汇储备用于投资股市、企业及其他资产,以提高投资回报。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等低收益资产,姜建清表示,需建立更加合理、高效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
关于外储的投资通道,姜建清此前曾表示,“银行有丰富的项目、开发融资和评审管理经验,比较贴近市场和客户。也拥有银行服务平台等,手上掌握企业大量的项目信息。国家可以把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借给国内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进行海外投资。”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外汇储备用作直接投资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但我们必须同时建立一个合理的法制框架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此举的可操作性和投资回报率,给市场以正面的带动和提升。目前外汇市场的投资环境充满了急躁情绪和投机心理,而市场亟需的是规范的、专业的、有经验的投资行为。
姜建清说,中国应该利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在进一步发展,中国现在外汇储备的管理也面临困难,进有风险,退有局限,管理难度增大。所以我觉得,应该开拓外汇储备管理和使用新的思路,调动国内各专业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我们可以承担一部分责任。
不过,对于外储投资的时机,谭雅玲认为,有效的外汇储备多元化是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和实施,切勿以市场和舆论的短期表现为参照,严格来说,现在并不是境外投资的最佳时机,原因在于目前的外部环境过于神秘甚至诡异。我们应当首先做好国内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把握实现、有能力改变的内部建设上,建立和健全外汇市场的基本要素,形成以市场为主的结构体系,促进我们内部强大的同时与外部环境有效融合,化被动为主动。(李木子)
外储亟需开辟投资新渠道
根据央行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181万亿美元,季度环比10多年来首次下降。我国外汇储备在今年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但是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是十分庞大的。外汇储备如何利用?是继续购买已经危机重重的欧美国家债券还是寻找外汇储备的投资新方向,如今已经成为外储寻求新方向的关键时刻。
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再此前还是大量的投入到购买各国债券的方向上,随着欧美各国的信用评级下降也对各国的债券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性,规避目前的风险是我国在外汇储备的使用上必须要重视的一点。此次中投公司投资到泰晤士水务这样的基础建设项目上是一种相对稳定,并且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的投资方向,对于我国大量外汇储备是很好的投资方向,但是我国在外储投资上要注重双赢,而不是将资金投资出去后将利益留在海外,还需要寻找更多的投资方向和机会。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有许多形式,但不是所有的形式都是好的。多元化要本着长期、稳定、有利可图、对经济发展有好处的原则,目前如果简单地把大量美元资产转化成欧元的话,本身不见得是经得起推敲的投资方式。
上述分析师还指出,中投公司作为我国政府设立的基金投资公司在外汇储备的使用上会得到很好的支持。目前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使得美国、欧洲等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影响。信用评级的下降、货币的贬值在目前世界经济尚未恢复的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在外汇储备的使用上应该更加注重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要有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方式去合理的使用外汇储备。
当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元,在美国政府政策影响下的贬值后,全球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更为坚挺的人民币是一条十分稳健的道路。但是,拥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需要更加合理的利用外储来寻求除各国主权债务外的新的投资方式,这就要求寻找资产管理多样化的途径,比如说加大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选择新的投资方式与方法等。另外,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胀压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外汇储备由主权债务转向为基础建设的投资无疑为外汇储备的使用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