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批示,一场环保风暴,一刀切掉城市“毒瘤”
环保风暴的推动力是政府,阻力也是政府,实际上是“政府”斗“政府”。
一场南京市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正在席卷这座化工重镇。一名当地官员私下感慨,确实比较“恐怖”,这样的阵势以前真没见过。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没有商量余地的GDP“休克疗法”。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孟凡有说,2011年市委书记和市长为此做了8次批示,“批示都非常严厉”。
颇有喜剧色彩的是,省外的招商团队盯上了被南京市勒令搬迁的化工企业。2012年3月8日,南京市溧水县观山化工园迎来了湖北松滋市长率领的招商分队。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分队,瞄准的就是即将从园区迁走的十多家化工企业。
老总流下“伤心的眼泪”
一切都从溧水县开始。
2011年4月15日,央视曝光了向秦淮河偷排污水的南京市溧水县秦淮纸业有限公司。谁也没想到,这会成为此后南京“环保风暴”的导火索。
与很多中国故事一样,这源于主要领导的批示。当时,杨卫泽就任南京市委书记还不到1个月。南京市纪委副书记、市督查办党组书记贺南南说,杨卫泽先后两次在督查办上报的舆情专报上做了批示。
这可能源于杨卫泽的“无锡经验”。他在无锡担任市委书记期间,曾大力整治太湖蓝藻污染,关停一大批“五小”企业。如今的南京,更像是扩大版的“无锡风暴”,2011年南京就整改了173家企业。
市纪委的调查报告刚送上去,2011年6月3日,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又发生酸气泄漏,这一事故再次引发市民和媒体的强烈关注。
随后,南京市两名副市长同时约谈了南化总经理,要求南化清理环保欠账。
这是中石化在南京的化工巨无霸,也是南京治污的老大难问题。南京市经信委新闻发言人蒋维胜将这次约谈称为“高调约谈”,关键在于,这次原属内部工作的“约谈”,被官方主动通报给了媒体。
据南化酸气泄漏事件一个月之后,南京再次“高调”,南京市政府在媒体上公布了首批173家“三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整改企业名单。这些企业将一律先停产,再分别处理。
这一剂“猛药”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着十分突然,事先一点招呼都没打,事后想打招呼也不可能了。
“以前都是各个部门自己推进,结合自己的工作各自宣传,而这次先公布名单,一是让社会监督,二是给企业施压。”南京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顾元刚处长觉得“高调”正是2011年环保风暴的一个关键词。
喜剧的是,中外合资企业锦湖轮胎也在整治名单中,所有银行都上门逼债,误以为锦湖轮胎倒闭了,实际上只是搬迁。南京市经信委产业政策与法规处处长叶德华说:“这样的误会让他们(锦湖轮胎)很难堪,老总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他们没有想到媒体的力量大到这种程度。”
市委书记喝醉了
南京的“高调”震动了中石化。
中石化负责人专程赶赴南京面见杨卫泽,一见面就说:“我是来负荆请罪的。”面谈很成功,南化答应投入5亿元资金,并且保证限期完成整改。
未经证实的消息说,那天晚上杨卫泽喝醉了,最后被送往医院挂水。
类似南化、锦湖轮胎这样的大企业,在173个企业名单中只是少数,更多的企业是一二十人的小工厂,总职工不过万人,这些企业多数只有关闭这一条路。
溧水县的观山化工园区是2006年前后才建成的市级工业园区。“环保风暴”一起,园区内19家企业要关停搬迁,除了一家上市公司“海正药业”得以保留。如今,化工园区的牌子都被摘了,那些因此失去工作的职工,按照一年工龄折算一个月工资(最低930元)的标准买断工龄。
反对声被淹没在重压之下。一名官员感慨,有些企业是当时的书记、省长亲自出面邀请来的,现在又让企业搬迁,企业确实很难接受。另一种声音是,“环保风暴”有“运动化倾向”,有些企业完全可以限时整改,“一刀切”强制关停太过粗暴。
一间已关闭的工厂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关闭他的工厂确实有点“霸道”:“当年我也是招商引资来的,来的时候周围全是荒地,政府官员告诉我‘上面有水、周围没人’,让我放心生产。没有想到后来工厂周围居民住宅越建越多,现在说我排污影响居民生活,这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政府规划部门也有责任。现在所有的损失要我一个人承担,我们还不敢和政府、公众顶嘴,这样实在不公平。”
贺南南说,有些企业提出能否不关闭,政府提出的条件是必须整治,做到附近居民没有投诉。很多企业一算账,发现不划算,还不如关闭算了。
在贺南南、蒋维胜等人看来,这样的不满确实会有,但是极少数。贺南南说:“我们当然首先是讲清道理,对情况确实特殊的,政府也有政策倾斜,比如比较快地划拨搬迁土地、比较快地指定转移地点,政府也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政府”斗“政府”
“很大一部分小化工企业解决了镇街的税收问题,这涉及政府自己的饭碗。”蒋维胜说。包括他在内,很多相关部门官员都认为,“环保风暴”仅靠市委、市政府开个会,靠部门推动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还必须靠区县。然而在区县层面阻力很大。观山化工园区整个被摘牌,而这个化工园是当地最大的税源。
“环保风暴的推动力是政府,阻力也是政府,实际上是‘政府’斗‘政府’”。南京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一次会议上,杨卫泽对在场的市纪委官员说:“环境整治要下大决心,要动真格的,尤其是你们要动真格。”随后,市纪委联合经信委、环保等部门,组织了10个督查组,所有的纪委常委负责一个组,包一个点。
在2011年6月的全市领导干部学习班上,杨卫泽第一次提出:“把环境指标和环保成效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一票否决的核心指标。”在其后的市委常委会上,杨卫泽要求各个区县和分管部门一把手当场立军令状。
有一家企业,环保部门叫停了三年,都没能让这家企业停产。但在2011年,市纪委督查组只去了一次,这家企业就停产了。一位督查组的工作人员私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其实当时心里的打算就是“你不关它,我就关你(当地环保部门)”。
2011年10月,溧水县因为统一停产期间被发现仍有企业偷偷生产,一位镇长受到处理。这仅有的“杀一儆百”案例也被同僚们视作很冤:“有的企业和个人就是不听话,你让他怎么办?”
2011年列入整改名单的173家企业中,130家已经整体关闭,14家转产,11家完成搬迁,14家通过了限期整改,另外3家企业按计划应在2012年完成搬迁。贺南南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这是不容易的,“我督查过所有工作中,这次是最顺利的,从来没有这么成功过”。
2012年,又有162家企业列入整改名单。蒋维胜说,到2月底,已经有59家完成整治,30家进入关停程序,进展比去年还要顺利。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