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东川“牛奶河” 浇灌的生命在枯萎

2012-06-01 10:14:39  

“搬石头砸天,太高了。”

会泽县拉古镇王家山村的王发林怒了,他怒的是直排到小江的尾矿水让他们无法种地,但又无可奈何。

他所说的小江,是东川峡谷一条被滚滚尾矿水污染的小河,河水像掺过水的牛奶一样,从东川流下,最终直排到金沙江。

“强制规范,高限处罚,”对于选矿厂违规排放尾矿水,东川区环保局局长王杰云坚决地说。

然而,小江的污染却已存在好多年了。

不能吃水不能浇地的王发林及村民们,在没人管的情况下,都选择了沉默而漫长的等待……

捞泥的村民

田边一个引来河水浇地的蓄水池,一小时沉积物竟达百公斤以上,每天专门一个人都打捞不完。“地里还是白泥沙,没法种了”。

5月26日这天,达朵村村委会新田坝自然村。

坚持不说名字的顾大叔,喊来东川农科所的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查看水稻病症,结果农科所的除了告诉他“因为水污染了”之外,也说不出稻子到底得了什么病。

连农科所的都不知道,他更不知道河水究竟有什么污染,反正通过水渠,引来含大量泛白泥沙的河水浇地,秧苗都矮矮的,长不起来,而地边蓄水的沉淀池里,堆积的泥沙清理起来让人恼火。

顾大叔说,这个修在地边深约80公分的池子,容量大约有2立方米,是用来蓄水沉淀,经过沉淀用水渠引来的河水浇地。然而,这个进水孔只有2公分的池子,一小时沉积物竟达百公斤以上,每天要清理三四次,像顾大叔他们家5亩地,他说每天专门一个人打捞泥沙,都打捞不完。“沉淀后的水再浇地,地里还是白泥沙,没法种了。”原本一亩能产个七八百公斤,而现在只能打三四百公斤,而且收购的都会嫌弃“被污染过”,原本四五块一公斤的米最终只能廉价卖到两三块钱。

其实,顾大叔和村民们并没有沉默,有的只是等待。

顾大叔说,他们把这种情况早已反映到环保局,环保局告诉他们俩字“改进”,但是至今,别说情况有所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了,“五六年了,今年更严重,产量减一半。”

顾大叔引到田里的水,就是从贯穿东川峡谷的小江里来的,这条蜿蜒的河流泛着白色而暗淡的光芒,早已没了往昔的清澈。而受害的不仅是东川的农民,还连带了下游两岸昭通市巧家县蒙姑乡蒙姑村的村民及曲靖市会泽县拉古镇的部分村庄。

以前以种植西瓜为生的巧家县蒙姑乡蒙姑村贺选云老人一家,在2006年时一年的毛收入达5万多。而随着日益泛白的河水和卷裹携来的泥沙,让卧在河坝沙滩上的西瓜因不透气而渐渐死去。

“前年倒贴了5000元,去年种植西瓜成本15000元,结果倒贴了7000元。”除了种不出来,由于河水污染而卖不出去,今年他们放弃了西瓜,在土地上全部种上了各种蔬菜,但收成依然没有种西瓜时那么丰盈。

“我们那时候,河水可以直接捧起来吃,还能打到不少鱼,”年过花甲的贺选云回忆起往昔时,其8岁的孙子跑过来插话,“我也打鱼,但没有鱼啊。”

抱怨的还有会泽县拉古镇王家山村的王发林、张国萍和村民们。

他们说,以前种植西瓜,但小江西瓜铅超标不能种了,现在种植了茄子等蔬菜,原本一亩地收入五六千元,现在就收入三千元左右。“现在光着脚钻进泥地里,脚掌都要脱一层皮”。

还有来自大荒地村樊家坪自然村的习德珍(音),她没念过书,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更不清楚污染情况究竟有多严重,但从一件事情,她明白了河里的水不能喝了,小江的瓜不能吃了。

那是去年,她给在东川法院上班的小哥送去了两个西瓜,但小哥并没有要,告诉她小江西瓜铅超标,污染了不能吃,从此她也不敢吃。

“喝了苦辣苦辣的,肚子胀痛”,她不记得什么时候喝了,反正两年来河水越来越白,自此小哥警告后她也不敢吃了,现在喝的水是从后山用管子引来的,“里面硝多,不好吃。”
而现在,她等待着河水变清,即使不能吃了,也要浇地种田,但她们的等待却一直没有下文。

白色尾矿水

这些流入小江的尾矿水,经约70公里的蠕动,最终在昭通市巧家县蒙姑乡汇流至金沙江。在两江相拥处,江水一半浑黄,一半泛白。

从王家山村沿着龙东路向东川市区方向走,在路边的制高点向下眺望,小江看上去犹如一条显得破旧的乳白色带子,搭在了荒凉的干河滩上。

在小江收费站向上1公里处,河水突然从白变浑黄,显然这里是黄白分明的分界点,上游的河水因为洗沙场的运作而浑黄,但流至这里时,因为从一个排污口冲出的滚滚尾矿水,河水开始像掺了水的牛奶,款款而下。

这是一个宽约1米,高约1米的排污口,实际上是像路边排洪沟一样的水泥槽,上面也用水泥盖上了盖板。站在上面因为尾矿水流的湍急能感觉到颤动,能听到里面“咕咕咚咚”的声响,也能闻到一股类似“敌敌畏”农药的味道,水泥槽一直从小江边延伸至远处洒海村的沟里,而从里面流出的尾矿水水势“能把人冲翻”。

这还不算。走进汤丹镇洒海村委会新建村,从黄水菁流出的尾矿水,浩浩荡荡翻滚着排入小江,也有一部分涓涓细流渗入到旁边的田地,“稍不注意,晚上他们大排时,这水直接就漫入田里。”

“这地没法种了。”有村民指着田地。

那是一大片在小江两岸为数不多的田地,里面种植了西红柿,地面因为尾矿水的浸入,淤泥像泡湿挥发的石灰一样,地里也被水流冲出了楞沟,掉落的西红柿泡在了白色的水里,枯萎的枝上还有三三两两的泛黄果实,跟远处一片绿色的玉米地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对面50米不到的山坡旁,是正在修建的尾矿库,专门用以处理尾矿水而建。“本来这尾矿水是通过那个水泥槽排到小江的,但受修建尾矿库施工影响,河流改道就流到田这边来了”。

像这样处理尾矿水的尾矿库,在小江收费站旁还有一个——汤丹尾矿库。

据资料显示,这是一个傍山型三面筑坝的尾矿库。库区走向长1200米,平均宽270米,坝高12米,投资4993.69万元,于2008年9月底建成,总库容491.82万立方。

东川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队长李明坤称,这个尾矿库2008年建成后,实际从2009年开始向里面排入尾矿水,至今还没有满,如果满了的话,继续筑高坝堤。

5月25日下午,汤丹尾矿库里有数根管子在向池子里排尾矿水。散发的气味正是向小江直排的排污口处“敌敌畏”农药的味道,在这里农药味更加浓烈,“里面有松香、黄药等其他选矿药剂,”李明坤说。

在没有排满的尾矿库里,靠近排污管附近的一棵数,树叶枯黄,而这边的水跟沉积物有些亮白;相对管道对面的池水经过沉淀后,从山顶远处看去是淡蓝色。经过沉淀的水,一部分再抽回选矿厂进行重复利用,一部分通过一根直径约1米的管道排入小江。在小江边上的排出口,堆积的大量白色沉淀物跟沙石搅拌在一起,排出的水更像是石灰水。

这些流入小江的尾矿水,经约70公里的蠕动,最终在昭通市巧家县蒙姑乡汇流至金沙江。在两江相拥处,江水一半浑黄,一半泛白,两江汇合处靠近岸边,更是形成了一个扇形的白色堆积区。

尾矿水,正是由分布在汤丹镇洒海村沟里和黄水箐的15家矿业公司中的部分选矿厂排出,而整个小江流域集中在汤丹镇的大小选矿厂就多达34家。

“前不久汽车比赛时来的记者多,选矿厂关了几天河水就清。”村民的记忆中,河水就清了这么一次。而据记者了解,这段时间是因环保部前来检查,当地叫停了运转的选矿厂。

小江的治理

如果尾矿水直接排入小江肯定是有污染,现在是禁止排到小江,要达到零排放的要求。

“强制规范,高限处罚。”对于违规选矿厂的排放,东川区环保局局长王杰云说得很坚决。

他说,会根据超标排放的情况不同,处以10万到50万不等的罚款。目前究竟具体有哪些选矿厂径直向小江排放,王杰云并不愿提供具体选矿厂的名单,但他也直言“就整个东川的情况来说,有一些企业还是在排”。

接着他又补充,东川的尾矿水直排和矿业的采集、选矿、冶炼,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没修建尾矿库之前,整个尾矿水都直接外排,他坦言“如果尾矿水排入江里,含有重金属等太多的物质,会造成污染不达标。”王杰云强调“不准直排”。他说,根据东川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国家环保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明令禁止,不容许尾矿水直接排放。
现今,在2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尾矿库有5家,其中由金沙矿业牵头联合投资1.26亿,在汤丹、滥泥坪、因民分别修建了三大尾矿库,环保部门补偿了其中的400万。

为治理小江,在小江流域东川环保局也分别设立姑海、板河口、小江桥、四级站、新桥河、小清河共6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包括生物需氧量、生活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砷、铅、镉、石油类等共33项。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将铜、铅、锌、镉、砷等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纳入监测范围。

东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劲毅称,现在东川的铜的质量都不是很高,采铜产生的废料也很多,很多企业不可能做到将尾矿水排到尾矿库里面,有些地方有些企业存在将尾矿水排到河里的情况。“直接排到河里的话,含酸,对农业有影响。”“黄水箐沟口在建的那个尾矿库,要几千万,投入太大,回报率也不是很高,很多企业如果投入这么多就直接死掉了”。张劲毅说,一下子建那么多尾矿库也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小的没有能力建尾矿库的企业都给停了,较大的企业几家联合出资修建一个。

“我是汤丹镇的常务副镇长,分管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中心。”赵国情对记者说,现在区委区政府抓得很紧,如果尾矿水直接排入小江肯定是有污染,现在是禁止排到小江,要达到零排放的要求。

还有汤丹镇洒海村村委会副书记刘德云,也证实尾矿水排到小江造成污染的同时也冲毁了部分农田。“尾矿水里有药剂,有滑石粉,庄稼长不出来。”而至于冲毁农田的情况,他们已上报到镇上,最终由企业出面和村民协商达成协议进行了补偿。

修建尾矿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回报率较低外,在技术上遇到的难题至今也没有攻克。张劲毅说,没建尾矿库时期,尾矿水直接排入金沙江,但里面含有很多稀有元素,只是技术不达标,提炼不出来。“以前的苏联人和日本人就都想买,但国家没有同意,我想往后技术好了就能利用了吧。”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