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水资源保护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2012-07-26 14:14:51  

    湘江流域的622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在1年的时间内被淘汰,这表明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治决心和力度。

 

    这类新闻不再是个案,回顾以往,近年来政府整治水污染企业的新闻不断。国务院在其下发的文件中甚至称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企业环境责任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企业节约用水和降低排放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闻事件

 

    湘江一年淘汰622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

 

    7月18日,湖南省的一次环保活动中,该省环保厅负责人透露,至2011年年底,湘江流域完成水污染治理项目2064个,总投资212亿元;2011-2012年关闭淘汰622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

 

    以株洲市为例,近两年,该市进一步加大了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到目前为止,株洲列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方案中的污染治理项目已全部启动,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约25亿元。今年,株洲成立了清水塘工业区绿色搬迁调研组,制定搬迁方案和搬迁计划,10年内完成区域内所有污染企业搬迁,建成生态新城。目前,区域内几家大型污染企业或已完成搬迁方案,或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此外,湖南省湘潭市等地也有大规模的治理规划。保护湘江,政府正在出手,企业同样面临抉择。

 

    新闻背景

 

    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企业的责任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总工程师黄茁介绍,我国企业用水效率很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120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3~4倍。

 

    此外,过度开发现象严重,导致水生态恶化、水域污染严重,这也是企业投资生产带来的负面后果。

 

    “如何更好地使用水资源呢?必须实行总量控制,不是限制水资源的使用,而是可持续地使用、有序地利用。”黄茁说,“从用水效率来说,它体现了企业先进的工艺,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在水资源管理制度里面,水量的分配方案中,要优先考虑用水少、效率高的企业,鼓励这样的企业发展。”

 

    黄茁认为,限制污染既是对企业的监督,也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其责任形象。

 

    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

 

    企业案例

 

    招商地产:分散式处理污水

 

    “我不认为城市的污水都应该排到一个地方去。在污水排放和处理方面,我认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合适。”招商地产技术总监林武生说。

 

     所谓集中,就是将污水排往一个地方,而分散,是指一部分污水可以用作其他用途。

 

    林武生举例说,比如在城市中,市民用了100升水,可能其中有80升的水将会被集中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去。但是,在排往污水厂之前,何不拿出一部分处理一下用于浇花浇草呢?

 

    从招商地产自身来看,每年,采用这种分散式的处理方式,企业自身就可以处理水量的30%~40%。既可以浇花草,也可以用来制造住宅小区中的人工湿地。林武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既可营造“绿色地产”,又可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南非啤酒公司:追寻“水足迹”

 

    什么叫做“水足迹”?黄茁介绍,水足迹指的是,作为任何一个产品,无论工业产品、农副产品也好,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及在运输的过程当中所消耗的水以及所产生的废水量的总和。

 

    南非啤酒公司(SABMiller)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2009年就曾发表一个报告,对企业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

 

    南非啤酒公司中国代表处企业事务总监李兵介绍,通过调查,公司发现自身在几个国家的用水情况比较糟糕。怎么解决?在南非、捷克、乌干达等8个国家,南非啤酒公司从上游开始,从农民种植大麦开始,培训农户如何节约用水。

 

    “我们和当地的政府及NGO一块进行,看我们的水在当地哪些方面是污染最厉害的,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李兵说,“我们派出专家去农民那里开展节水培训,制定了很多政策和方法逐一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过量用水和污染问题。”

 

    此外,企业自身每年会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环境。李兵认为,企业应该与NGO和民众多多沟通,这样能促进环境责任的改善。

 

    莲花味精:与NGO对话带来的救赎

 

    2006年之前,莲花味精是一个污染大户,排放不达标,每天有大量的高浓度污水排往淮河。造成淮河的高度污染,在媒体报道和NGO的调查下,莲花味精及其所在城市的形象大跌。

 

    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负责人介绍,当时,政府环保部门、多个NGO以及民众均参与到“淮河保卫战”之中,给予莲花味精沉重打击。

 

    这场交锋可谓“不打不相识”,2005年,莲花味精坐不住了,拉着NGO坐下来谈。当时,企业负责人对NGO说,你们现在别光说企业没有做好事情,告诉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做好?

 

    NGO立即动员,联合政府部门,帮助这家企业找资源,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后来,很多整改并非来自政府,而是企业在NGO和政府的帮助下实施的。

 

    2006年,莲花味精从一个污染不达标的企业变成了达标企业,后来,该企业致力于循环经济,把自己的污水经过水循环和处理系统,每天只排放几千吨废水,而且这几千吨废水中,莲花味精还从中提炼复合肥,每年有几千万的收入,连排污费也节省了。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