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海域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海岸侵蚀严重,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加剧。
□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近岸以外海域水质总体良好并保持稳定;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96%以上站位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但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7.0万平方公里,高于2007年—2011年15.0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河口、海湾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主要超标物质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近岸约1.9万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基本稳定,部分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
根据公报,2012年,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基本保持稳定,符合其自然分布规律,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关键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变化情况值得关注。
其中,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栖息地生境丧失、富营养化严重、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上升,陆源排污对海洋环境影响显著
根据公报,2012年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较上年有所增加。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等主要河口区环境状况受到明显影响。
监测的435个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1%,与上年基本持平。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排污口邻近海域75%水质、30%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赤潮发现次数达近五年最多,蓬莱溢油事故污染损害仍在
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海洋赤潮灾害多发,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加剧。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为近五年最多。赤潮多发区仍集中于东海近岸海域。黄海绿潮发生规模为近五年最小。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依然严重。我国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
去年,广东、福建和长江口等海域相继发生多起突发海洋污染事件,部分污染物质泄漏入海导致局部海域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另外,跟踪监测表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大连新港“7·16”油污染事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害依然存在。
□日本福岛核泄漏尚未影响我管辖海域,我国将加强核电站风险防范
2012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见异常。田湾、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在建的海阳、三门、台山和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我国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范围之内。
国家海洋局连续两年监测显示,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尚未对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但福岛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核泄漏事故显著影响。
针对我国核电站和在建核电站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说,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分批推进,打造核辐射安全体系,对沿海核电站和在建核电站加强风险防范能力,特别安排专项和资金,凡是开建核电站的地方都要进行相关的能力建设。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