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仅生活垃圾一项的产生量就达到672万吨,日均产生量1.84万吨。如何处置这些垃圾和废弃物关系到北京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各个方面,“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会转换成新的资源。”市发改委环境和资源利用处处长杨智慧坚定的表示。
六大类别垃圾处理立体体系初步形成
杨智慧说,北京市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在转运、收集、处置设施方面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覆盖了生活、餐厨、建筑、危险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等领域,逐步建立起立体化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市于“十一五”期间新建处理设施23座,其中焚烧厂4座,综合处理厂10座,填埋场9座,到2010年,全市共拥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2座,处理原生垃圾总能力18395吨/日。目前已建成高安屯垃圾焚烧厂、阿苏卫综合处理厂、大屯转运站、怀柔庙城填埋场等一批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今年还将加快推进阿苏卫、六里屯、南宫等焚烧厂,高安屯综合处理厂,通州梁家务,丰台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的前期筹建工作。
餐厨垃圾方面,我市餐厨垃圾日产生量约为1200吨,按照“集中处理为主,相对集中处理为辅”的原则,到2010年全市建成5+n 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城八区集中处理,远郊区(县)一区(县)一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1545吨。同时在城区以及一些餐饮聚集区或高校建设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就近处理餐厨垃圾。目前已建成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下一步城区餐饮将继续建设六里屯、东小口等4座餐厨垃圾处理厂。
建筑垃圾与电子废弃物方面:到2010年,我市拟建4座综合处置设施和南北2处流体散装货物运输车辆检验场,分布在我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建设规模均为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而由华星环保公司投资建设的专门回收处理电子废弃物项目也正在进行中,该项目设计年处理废旧家电120万台,一期处理能力达到40万台/年。
在对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中,我市已于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理能力均为30吨/天,总处理能力达到60吨/天,2010年将达到满负荷运转。两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也已在规划建设当中,其中房山窦店综合处置中心已具备接受危险废弃物处置能力,将于今年下半年运行,处理能力为4.7万吨/年。
杨智慧表示,整个体系是本着“环境产生效益,节约促进发展,垃圾转化资源”的原则构建起来的。
社会各界齐努力 推进垃圾减量和分类
据介绍,垃圾源头分类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经过几年的持续推动,截止2008年,我市共有2255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开展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涉及人口470万,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了52%,资源化率达到了 35%。到目前,全市1520个中央和地方的在京党政机关及窗口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约占总数的92%。
杨智慧表示:“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不仅要靠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更要靠公众参与和自觉践行才能实现。”我市自2002年推广垃圾分类以来,每年扩展200-300个居住小区或单位实行垃圾分类,并形成一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初步建立了推进落实和检查考评制度。此外,有关部门还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减量,如建立垃圾产生区向垃圾处理区缴纳经济补偿费的机制,即垃圾产生区需按每吨垃圾50元的标准向垃圾处理区缴纳补偿费,以弥补环卫设施建设经费。
“市民到餐馆吃饭点菜时坚持适量原则,吃不完的打包带走,提倡节俭;企业对产品的外包装坚持实用原则,不搞太多花哨、无用的‘奢侈 ’包装……这些其实都可以有效的减少垃圾产生。”杨智慧说,垃圾的减量和分类工作还需要对社会公众进行长期的习惯培养和引导,使人们自觉自愿的执行。
变废为宝 实践垃圾资源化处理
北京市发改委环境和资源利用处处长杨智慧表示:“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会转换成新的资源。”在实现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和企业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科技手段对垃圾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处理。海淀区上地街道的嘉博文餐厨垃圾处理站和顺义区天竺空港工业区的盈创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嘉博文上地街道餐厨垃圾处理站是利用该公司自行研发的微生物处理技术,通过选取天然复合微生物菌种对回收来的餐厨垃圾、过期食品、罚没肉品、果蔬残渣等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新的活性微生物菌群。该垃圾处理站处理产生的活性微生物菌群再经过加工,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产品的生产中,对切断泔水猪泔水油的产业链、实现餐厨垃圾零排放、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生物固碳还田等各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回收的餐厨垃圾经过处理,就变成这种微生物菌群
1吨餐厨垃圾经过生物处理后可以生产出0.6吨的活性微生物菌群。该垃圾处理站成立三年多以来,已累计处理上万吨餐厨垃圾,再生产加工成的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被全市六十多个果园、三十多个菜园应用。一些果园利用这种生物肥料培育出的苹果在“2008奥运推荐果品”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此外,该垃圾处理站所采用的BGB资源循环系统还成为了北京奥组委指定的唯一的餐厨垃圾服务商。
这套技术不仅实现了环保和农业的对接,还形成了从有机废弃物到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业的循环式产业经济链,推动了北京市都市型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当记者来到盈创公司时,最吸引记者视线的莫过于车间门外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废旧饮料瓶。“我们现在每年能处理废旧PET(塑料)饮料瓶5 万吨,每吨大约4万只。”盈创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公司凭借尖端的技术和设备,对回收上来的PET饮料瓶经过预洗、漂洗等完整的清洗系统之后,再加工制成无毒无害的超洁PET碎片。这种碎片不仅可以制成衣物纤维,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密闭流程加工成为瓶级切片,再次制成饮料瓶,从而实现100%的无限循环再利用。”
分拣打包好的废旧饮料瓶
回收后的饮料瓶处理成切片颗粒后,可以制成新饮料瓶、衣服、帽子等物品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盈创公司曾经上演过一出10万只饮料瓶的“变身”好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鸟巢及奥林匹克公园内一共回收了约10万多只饮料瓶。分选和打包后,可处理的饮料瓶被送到盈创公司的生产线上,在经过清洁、消毒、融化、切片等工序后变成超洁规则的“颗粒”。利用这些颗粒可以制成 T桖衫、书包、帽子、饮料瓶等各类产品,大约6个饮料瓶就可以制成一件聚酯纤维含量为85%的再生环保T恤衫,100个回收的饮料瓶可以制成80个新饮料瓶。
盈创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种技术不仅实现了废旧饮料瓶的回收利用,还有十分积极的环保意义:“塑料瓶大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平均6吨石油才能生产出1吨塑料瓶。利用这种技术生产的再生瓶成本很低,节约了大量石油资源,价格也比原生瓶便宜7%。”每利用1吨回收的废旧PET饮料瓶,可以生产800多公斤切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节约煤炭消耗2吨。
实现固体废弃物的无害资源化处置,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绿色家园,不仅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更需要企业和广大市民的齐心参与,只有真正提高环境改善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能力,北京才能成为更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