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限塑令”让大家看到了治理“白色污染”的希望。因为要求具体,执法较严,“限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眼下情况似乎不妙,就像新华社一篇调查说的,“禁白”一年,几乎“白禁”。
“禁白”怎么成了“白禁”呢?常去超市的人都知道,如果顾客不自带购物袋,那么购完物后还得用塑料袋装物品,不同的只是过去用塑料袋免费,现在花钱买。而在那些不太规范的市场,商贩为了吸引顾客,塑料袋仍然照送不误……所以这样一来,塑料袋的使用仍无明显减少。其原因愚以为,关键就是没有发明一个比塑料袋更环保、更便宜的替代品。也就是说,在“限塑令”的后面缺少保障措施,所以人们仍然保持着“用塑情结”。
这事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许多事情,既然要“堵”,同时就要想到“疏”;前面要堵住什么,后面就有措施跟进,以保障人们的需求。比如,要加强人员外出管理,那么就要有条件让官兵不外出也能办事和娱乐;希望官兵之间不发生矛盾冲突,就要给战士以通畅的表达途径,使之民主权利得以充分实现;要防止不正之风盛行,就要让讲正气、有能力的人能大行其道。
去年震灾有一个热词叫“堰塞湖”,因其有堵无疏,所以是危险湖。“限塑”也一样,因为有堵无疏,因而“禁白”成了“白禁”。所以我们在做任何“堵”的事情时候,都要有配套措施跟进,这样才能确保禁行令止。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