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变钱,还招来了国际买家,你相信吗?昨日(5月12日),记者从“南-南清洁发展机制交流研讨会”上获悉,武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后减排的二氧化碳,德国一家银行有意购买。
武汉市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承担了武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地处江夏区郑店街,去年开工,2010年有望投产,日处理垃圾量过千吨。运自武昌区及洪山区的生活垃圾,经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转化后,可变成电能,预计年减排的二氧化碳量可达6.5万吨。德国的德雷斯登银行“瞄”上了这个减排工程,要出资购买减排量。
据介绍,双方按每吨不低于10欧元的价格,规定二氧化碳转让总量不超过12万吨。按1欧元兑换10元人民币、12万吨门槛计,减掉的二氧化碳就是120万元的大单。该项目今年2月通过国家审核。
湖北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黎苑楚介绍,这就是典型的国际“碳交易”。发达国家为了完成《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任务,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帮助建设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的项目,并出资购买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实质完成的是产权交易,使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一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易。
据悉,中国在联合国注册的碳交易项目居世界第一,每年产生的减排量约占全球注册项目56%以上。截至2009年4月,中国政府已批准了近2020个项目,以风电、水电可再生能源为主,预计可转让的减排量将超过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签订,规定38个工业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的5年期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减少5.22%,这也直接催生了今天的碳交易市场。发达国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其减排承诺,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资金和技术。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