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袋吗?中袋两毛钱一个。”25日,记者在新阳路上的家乐福超市购物结账时看到,对没有自备购物袋的顾客,收银员常常如此询问。记者留心观察,在大约15分钟的时间里,先后有17位顾客在收银台结账,其中有8位顾客都自带了无纺布的购物袋或是塑料袋,有3位顾客因为只买了一瓶水、几个酸奶等少量的物品,直接放进了自己的挎包。另外6位顾客购买了超市出售的中号塑料袋。
“以前一个能装完的,要分到两三个袋子里装,现在只要一个能装完,一般没有人要两个袋。”家乐福超市的收银人员这样形容“限塑令”实施一年来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6月1起限塑令开始实施以来,哈尔滨市各大超市的塑料袋用量“锐减”五至六成,“限塑”的大旗在大超市一直高高飘扬。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在超市内的生鲜、熟食、米面、蔬菜水果等区域内连卷手撕袋仍是免费的,但是为了控制用量,一些超市对这种手撕袋进行“管理”。只有消费者索要时才会供给,有效地避免了塑料袋使用上的浪费。
批发市场:超薄袋又成主打商品
道外区南和街是哈尔滨市塑料袋的集散地,短短一条街上集中了近百家塑料制品经销的店铺。
25日,记者在南平街采访时发现,这里批发的塑料袋很多都是国家“限塑令”中明令禁止的“超薄袋”。在南和街上的“宏日塑料制品经销部”,记者对经营者称要买家里用的垃圾袋,经营者热情地找出了大小不一的几种塑料袋,从4元钱100个到10元钱100个不等。当记者问及“这是可降解的吗?”经营者笑着说:“怎么可能,你也不看看价格。当垃圾袋,这个就行了,我们自己都用这个。”记者问:“现在这种‘薄袋’又放开了,没人管了?”店主告诉记者,现在没事了,这要是在刚“限”时没熟人介绍,根本不能卖给你,有熟人也不是这个价。不过这几天可能又要查了,很多不能摆在前面架上了。走出这家店,记者又相继走访了十余家塑料袋经销店,大部分店里都明晃晃地出售国家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价格都相差不多,白色的塑料袋500个40元,也就是说每个塑料袋的价格为8分钱,而可降解的环保袋的售价却要近1元钱一个。记者在南和街上走了一圈发现,只要顾客不明确提出要买环保塑料袋,商家是不会向顾客主动销售环保袋的。记者“选购”塑料袋的时候,正在碰上一位前来批发塑料袋的中年妇女,她说她是北七市场卖豆腐的。她从这家店里批走了1000个超薄塑料袋。闲聊中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刚“限塑”时她真怕断“袋”了,幸好当时存了一些,批发市场上很快又有货了。
农贸市场:“限塑令”成了一纸空文
在农贸市场,无论是小商小贩,还是购物市民对于“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都已经习以为常,而对于一年前刚刚“限塑”时,塑料袋的异常“紧俏”也是嗤之以鼻:“不用根本不行,省着点用不就行了。”
26日一早,记者在南岗区和兴头道街的早市上看到,不论蔬菜、水果、熟食、杂货,无一例外地买东西就给袋。在菜市场上记者看到一位60多岁的大妈手里拎着四个薄塑料袋,3个西红柿、两个青椒、一捆菠菜、若干豌豆,每样一个袋。记者估计一下,这些菜装在两个袋里绰绰有余。早市摊主老王告诉记者,刚开始实行“限塑令”时他们存了一些(薄)塑料袋,但是也不太敢用,因为听说抓到了要严罚,要不是顾客主动要,他们基本不主动给。可是后来时间一长,没人管了,大家也就不再偷偷摸摸了。老王说:“后来批塑料袋的小贩又出现了,大家知道这是又放开了,慢慢就和以前一样了。”
在道里菜市场记者看到,即便是这样管理规范的市场,超薄塑料袋也在使用。一些经销熟食的业主都在使用着标有环保标志的塑料袋,但是已不像最初时向消费者收取费用,而是免费供给。经销鲜肉和面食的摊床前大量的超薄塑料袋肆无忌惮地摆在业主的柜台内。一个经销面食的业主告诉记者,刚开始“限塑”时他们都用规范的环保袋,但是很多消费者都抱怨:买5毛钱馒头还要花两毛钱买袋,很多人索性就不买了。
持久“限塑”还需“细则”支持
据有关部门统计,“限塑”一年以来,全国塑料袋用量减少约400亿个,效果非常可观。
从一年前的相关报道可见,“限塑”之初,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可是没过多久塑料袋回潮,把很多市民的环保意识又推回到原点。“一项法规的实施不能单纯依靠市民的自律,如果是自律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就不需要制定法规了。”有关法律专家这样说。据了解,“限塑令”中规定,对违规者处以5000至1万元的罚款,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一处罚规定很多农贸市场摊贩和街头商户表示“并不知情”,一些商户甚至反问:“罚一万?谁来罚?谁来管?”商家疑问直指当下“限塑令”的软肋,谁来监管“限塑令”落实?“限塑”涉及到商务、质监、工商、物价、环保等多个部门,却没有实施细则。在阻击“白色污染”适应“无塑时代”的行动中,民间的环保意识觉醒必不可少,政府的公共责任更不容懈怠。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