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原先主要的垃圾处理场所,位于东孚的垃圾填埋场已经停止使用,不再接纳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填埋场的“封场”施工已经完成了80%左右。“封场”后的东孚垃圾填埋场,将建设成为一个鸟语花香、花草繁盛的公园式的场所。那么,东孚垃圾填埋场是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的呢?今后的垃圾又要放到哪里处理呢?
当记者来到东孚垃圾填埋场时,跃入眼帘的是满山新植的草皮,看不到垃圾的踪影,也闻不到以往垃圾场那种特有的异味。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建设设备管理科科长 张月亮:
不仅是恶臭没了 我们的这个苍蝇也没看到了
目前,东孚垃圾填埋场的“封场”作业已接近尾声。张月亮告诉记者,“封场”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平整覆土,撒上石灰,并进行蚊蝇消毒工作;接着就要覆盖碎石,再铺设防渗材料,将垃圾“打包”,避免下雨时填埋场像泡茶一样,使污水量大大增加。整个东孚垃圾填埋场需要铺设碎石和防渗材料的面积达14万平方米,目前已经有9万多平方米的山坡完成了碎石和防渗膜的覆盖。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建设设备管理科科长 张月亮:
这个现在看得到的这一个应该来说是我们垃圾膨韧土衬垫/它这个的话应该来说 就是说整个这个遇水饱和 达到一个防渗防水 往下滴漏的一个效果
垃圾“打包封好”后,还要在上面回填50厘米厚的土方,并植草种绿,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根据规划,填埋场植草的面积也是14万平方米,眼下已经铺了5.5万平方米。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 孙辉跃:
我这边站的地方 还有我身后以下高层大概40米左右 的高层 到现在所有的地方都填的是垃圾 填到上面最高层是一百米的高度 总共是填了八十米左右 现在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 对这一块 进行了封场绿化 把这块地方搞成跟原来一样的 因为原来这块地方是山 山它上面有些植被啊 所以说我们进行绿化 把这个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据了解,东孚垃圾填埋场于1997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11年多来,设计库容287万立方米的填埋场已经倾倒了300多万吨生活垃圾。在建成之初,谁也没有料到,厦门的城市生活垃圾量增长速度如此惊人,2005年就趋于饱和。“封场”前,每天倾倒在东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生活垃圾量达2000吨,日处置量已经超过原设计能力的3倍。原本是一个深坑的填埋场,早已经变成了高耸的垃圾山,高度近120米,比厦门的日光岩、鸿山都要高出一大截。
东孚垃圾填埋场现在虽然没有新的生活垃圾补充进来,但是封场覆盖层下面的原有生活垃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会持续不断产生。因此,为了维护封场后的填埋场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封场”后的各种维护。那么环卫部门是如何减小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这些垃圾又能不能进行废物利用呢?
记者看到,在“垃圾山”脚下,伫立着四个巨大的圆柱形建筑, 这就是新建成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反应器,渗滤液通过管道、调节池收集到这四个“大罐子”中进行处理,最终达到三级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进入海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9月4号下午,东孚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实现“出水”,黏稠、漆黑、散发恶臭的垃圾渗滤液,变成了透亮、无味的液体。
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公司设计部经理 李尔泉:
这个是现在膜的初水 从气味来说这个是很臭的 这个现在你闻 现在闻都闻不到气味 对不对
工作人员介绍,垃圾渗滤液的成分与普通污水相差甚远,毒性很强,所以不能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东孚垃圾填埋场每天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达四五百吨,按照设计规模,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每天可处理400吨渗滤液,经过调试后,可以完成处理所有渗滤液的任务。
厦门中联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培勇:
我们这个工艺配了有一个超滤膜系统 组成一个 这个膜和这四个罐组成一个 新型MBR膜处理系统 那么通过膜这个混合液把有机物去除之后呢它的残余物 泥和水 通过这个膜把它分离 分离除的水出水 就达到排放标准
在东孚“垃圾山”的山顶,立着一根4层楼高的巨大铁管,它的旁边是两个巨大的蓝色箱体。这就是垃圾填埋场的沼气发电系统,“蓝色箱子”是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发电机组。东孚垃圾填埋场“退而不休”,封场后也继续做贡献——填埋气体将被用来燃烧发电。垃圾填埋场每天会产生大量填埋气体,这些气体恶心难闻,主要成分为易燃的甲烷。如果不加处理,很容易成为安全隐患,但如果利用得好却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厦门丸日新能源有限公司东孚电站站长 杨胜:
像我们这块展板这面代表了垃圾山 垃圾山 我们通过打深井 打二三十米的深井打到垃圾山里面 然后我们一套设备把它这个气体给抽出来 气体抽出来 通过管道输送到我们展位的一个预处理系统 把气体先进去脱水 脱硫 脱硫后然后到这里 这里它有两个部分 正常情况下我们送去发电 发完电以后 发出来的电通过电网送到市政网 我们厦门市电业局(一天能发多少度电呢)我们每个小时大概是两千度电 一天大概是大概将近5万度电(这五万度电能供多少个家庭使用呢)按我们正常家庭的话 大概可以供一万个家庭来使用
通过集气井、输气管道,垃圾山上每天可以收集1600立方米的垃圾填埋气体。经过脱水、过滤、增压等预处理后,这些气体就进入两套1000千瓦的发电机组,成为发电的原料,每年可发电1600万千瓦时。日前,电业部门已经完成了对发电机组的验收,并签订了供电合同。通过这套系统,今后每年填埋场可实现填埋气体减排8万吨,预计可以使用10年左右。由于被纳入《京都议定书》的减排项目,所以这些设施的投入没有花政府一分钱。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建设设备管理科科长 张月亮:
把这个填满气体进行有效利用 而且是利用我们《京都议定书》这个框架 把我们这个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 按照我们现在中国 属于发展中一个国家 卖给这个发达国家 按现在指标是卖给日本 卖给日本 一个情况 所以也达到一个节能减排 也是一种循环经济 再生能源 一个框架
据了解,东孚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接纳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重任已经完全由翔安的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接手。去年年底,位于翔安新圩镇的东部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填埋库区部分启用,目前全市的生活垃圾都被运送到那里进行无害化处理。固废中心是一座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发酵制肥、卫生填埋、再生利用和焚烧发电为一体的环卫产业园区,因此,未来进入库区填埋的生活垃圾是经过分拣、焚烧等多道程序综合利用后的残留物,体积将只有原先的10%。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厦门市政协委员 致公党市委常委 王诺:
我觉得这个是一件大好事情 是厦门市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很好的举措 也是造福于民 建设我们城市 使我们城市更加美好的一个举措 科学发展观一个核心的内容之一 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发展 和环境的保护 以及和最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关系
东孚垃圾填埋场华丽转身成为公园,同时原先的垃圾还可以“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如果放在以前,这样的变化实在是难以想象,让人不得不叹服现代科技的进步。而新建的东部固体废物处理中心,更是彻底颠覆了原先单一的填埋处理垃圾的方式,走向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两种新旧对比,可以说是厦门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