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被称为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作为全球最大液态食品包装公司之一,在中国市场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利乐,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利乐包装的回收体系,但实际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由于无法引起中国“拾荒大军”的关注,利乐包装的回收处理仅存于小范围内,包括一些与利乐有关联的企业、NGO以及极少数环保意识非常好的家庭。
利乐在中国的年产能达400亿包,2008销售约270亿包,回收约28亿包,回收率约1成,数以亿计的包装袋,作为垃圾被填埋、焚烧,带来的是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其实,废旧电池、废弃家电等也遇到回收再利用的困境,这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才能变为真正资源,这对中国废弃物问责制度、回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考验。
利乐包装去年回收约1成
北京文慧桥东边的一个垃圾箱旁,老王拿着自制的工具在垃圾箱里翻寻,扒开一些牛奶包装袋,一个易拉罐跳入眼帘,他麻利地伸手抓起,塞入自己的麻袋里——那里已装了十几个易拉罐。
老王是一名拾荒者,每天就在北京文慧桥-西直门-积水潭这一带转悠。他对记者表示,自己看中这里就是因为人流量大,“走上几个来回,一天也就够了。”
对于老王来说,垃圾箱里的那些易拉罐、饮料瓶意味着财富,一个易拉罐可以卖0.1元,一个饮料瓶可以卖1.5~2元,一天下来,几十块的收入不成问题。
“牛奶包装袋也可以卖钱?”老王表现得十分惊讶。不过,一听说卖给附近的收购点一公斤只有0.3元后,他立即失去了兴趣,“跟卖废纸的价格一样,划不来。”
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在中国年产能现已达400亿包,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利乐包装,现在正面临着回收困境。老王的一句“划不来”,正好从侧面解释了这一问题的原因。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利乐包装能够回收利用,然而回收价格过低导致拾荒者们兴致不高,回收再处理利润低,也让相关企业动力不足。诸多不利因素下,利乐包装只实现了约1成的年回收率,数以亿计的利乐包装只能作为垃圾被填埋和焚烧。而在德国,回收率达80%。
不能降解被焚烧或填埋
公开资料显示,利乐包装的主流产品由75%的纸、20%的塑料和5%的铝箔制成。
这家来自瑞典的全球知名公司,在各种宣传材料中一直声称,自己遵循一种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可再生管理模式,从原材料、产品设计、生产乃至再利用,其环保理念渗透于各个环节中。
“利乐包装是可以100%回收再利用的绿色包装。”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利乐包装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纸板,100%来自于可持续经营的森林。
但由于回收率低,且消纳、处置方面有难度,利乐包装至今未能在中国贴上“绿色产品”标签,无法在中国成功复制回收再利用这条“绿色链条”。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对绿色产品的审批标准越来越高。
“利乐包装是不能降解的。”董金狮介绍,利乐包装比较复杂,基本是5~7层,两层塑料膜,铝膜在中间,其余是纸板,外层纸板还涂了一层蜡。董金狮在铁路上做过实验,将利乐包装与众多垃圾放在一起,半年后,其他垃圾物很多被大自然分解,利乐包装却没有多大变化。
“垃圾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董金狮认为,利乐包装等产品被回收再利用才是最终出路。然而,平均仅10%的年回收率,意味着大部分利乐包装进入了中国的垃圾处理系统,最后被焚烧或填埋。
消费者环保意识待提高
利乐中国曾经在回收工作上做了一系列推动,包括扶持相关回收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置社区回收点,甚至对拾荒者进行培训,利用媒体宣传,但效果很难称得上理想。
该公司还启动了一个网络回收平台,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回收服务。然而,记者日前在这个“北京废品旧货网上”发现,有关利乐包装回收的登记信息寥寥无几。
北京赛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赛姆)是利乐的合作企业之一,该公司利乐包装回收项目负责人何彪介绍,他们负责处理利乐北京工厂的下角料。
“近几年来,回收的规模在缓慢增长。”何彪透露,在合作初期的4个月,只回收了利乐包装20吨,现在每月能有300吨。
然而,受制于利乐包装本身回收处理的复杂性,很难有更多企业加入到利乐回收处理的阵营中来。
更大的问题在回收终端,即家庭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牛奶属于典型的瞬间消费产品。”董金狮表示,由于包装残留了水分,且久了容易发臭,大部分家庭喝完牛奶后将其作为生活垃圾处理,而不会像易拉罐、纸板那样收集起来去卖。
记者调查也发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牛奶包装袋能回收利用。著名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调研部的张伯驹也表示,利乐包装难以分类,他们只能将其归为“其他废弃物”一类。
但杨斌对回收工作的进展感到欣慰。杨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利乐包装在中国回收28000吨,是2004年的200倍左右,回收率超过10%,2009年有望达到15%。
关键在于利益驱动不够
回收率不高,关键还在于利益的驱动不够。
董金狮介绍,当前我国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流程:先由拾荒者和小废品收购商进行简单分类,再由废旧物资回收站具体分类,最后由回收工厂进一步分类和处理。在这个流程上,利益贯穿始终。
老王收集的废品一般卖给文慧桥附近社区的一名废旧物回收商。记者去询价时,老板的积极性不高,只给0.3元/公斤的价格,而且要求达到一定量。然后,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很少有人会收集几十上百个牛奶包装放在家里,占地方不说,也卖不了多少钱。
终端的回收价格不高,与回收工厂的积极性不高有关。北京赛姆的何彪介绍,目前公司的生产能力仅维持在80%~90%左右。除了从社会回收300吨,利乐平均每月也提供200吨的下角料。他表示,并非不能从社会上回收更多的利乐包装,而是从企业本身利益出发,回收太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北京赛姆是将回收的利乐包装作为原料制作成板材,由于比市场上其他木板材企业的成本就更大,没有竞争力,所以“只能做垃圾桶这种木板材企业不涉及的产品。”回收规模再扩大,就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回收工厂的处理量没上来,利乐包装的回收规模也就无法上去。
此外,造纸行业形势不好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能有薄利就不错了。”某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专家建议
尽快建立企业责任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追求利益为其本质,所以要想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必须建立责任制度。“谁生产包装就由谁负责处理,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环保专家赵章元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强制要求企业回收。
杨斌介绍,利乐每年在回收等各类项目上的投入大约超过了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累计已上亿元。但业内人士认为,与在中国市场获取的巨大收益相比,利乐在回收环保上的投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记者获悉,《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早已开始制订,记者获取的最新一稿中,有一个《强制回收利用管理的包装物目录》,有21大类,利乐包装所属的纸塑铝复合包装就在其中。
杨斌表示,利乐也非常希望《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能够对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再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终端消费者也有环保责任。据记者了解,利乐之所以能够在德国达到80%的高回收率,与德国制定了“绿点体系”有直接关系。在绿点体系中,由消费品制造商在每个包装上印刷绿点标志,作为该包装已缴纳回收费用的标志,然后委托专业公司负责废包装的收集再利用。
与责任制度相配套的是回收体系的完善。董金狮认为,不仅企业要有自己的回收计划书,完善的回收体系建立也必须进行细化,运输环节、回收物的成色标准等因素都要考虑进来。
“利乐包装的回收,不是利乐本身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要形成一种产业模式。”何彪认为,要使利乐包装充分回收再利用,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必须加大。
以北京赛姆为例,其生产成本大于木板材企业,无力参与到与后者的竞争中去,如果能获得一些税收政策、采购政策的支持,比如强制要求某些领域必须使用代木产品等,企业无疑将更有竞争力。
“推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需要社会、行业、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需加强。”杨斌提出,利乐非常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垃圾分类体系,如效仿巴西等国将垃圾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类,既便于居民操作,也便于后期分拣。
记者了解到,《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也将着重完善这一方面,比如,针对包装物所涉及的相关责任方分别作出不同的要求;保留现有的有效运用的回收利用渠道,同时加强管理使之逐步规范化,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回收网络等。
然而,知情人士透露,该管理办法原本有意向在今年9月份出台,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拖再拖,今年出台的希望不大。董金狮呼吁政府应该加快管理办法出台的速度,尽早将其纳入循环经济的链条里。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