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腐烂变质的餐厨垃圾经过高科技处理,摇身一变成为培育草莓的最佳生物肥料;废弃的饮料瓶经过粉碎、再加工等环节竟然制成了可穿上身的T恤;填埋场散发的沼气通过系统回收变成了动力“发电机”……近年来,随着本市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产业化的大力推广,本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化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2
%“餐厨垃圾变饲料、废旧塑料瓶变上衣,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就在于垃圾源头分类。”据北京市市政管委市容环境处副处长邓俊介绍,截至去年,全市共有2255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开展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涉及人口470万,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了52%,资源化率达到了35%。几年来,市、区政府投入垃圾分类收集容器20多万只,安装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500多台,配置垃圾分类运输车50多辆。全市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800多个,规范确定了北京造纸七厂、盈创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6家再生资源处理企业。
餐厨垃圾就近处理今年试点
“通过加大建设生活、餐厨、建筑、危险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等6大领域垃圾转运、收集和处置设施,本市已逐步建立起了立体化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市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杨智慧介绍,“十一五”期间,本市新建垃圾处理设施23座,其中焚烧厂4座,综合处理厂10座,填埋场9座,到2010年,全市共拥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2座,处理原生垃圾总能力将达到每天18395吨。今年,北京将在朝阳的餐饮单位聚集区和海淀的高校云集区,设置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试点餐厨垃圾的就近处理。明年,全市将建成一些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城八区集中处理,远郊区(县)一区(县)一设施”,使餐厨垃圾的日处理能力达到1545吨。即城区建5座大型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远郊区县规划建7个。据了解,目前城区已建成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董村垃圾综合处理厂。正在开工建设的是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下一步将继续建设六里屯、东小口两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同时本市明年还将拟建4座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均为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
垃圾产业实现节能增效
一些利用垃圾实现创新经营的高科技公司也正在趋于成熟,成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化中的主力军。位于顺义的盈创公司是一家利用废弃的塑料瓶生产瓶级聚酯切片(简称“PET”)材料的高科技公司,被纳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公司每年回收废旧饮料瓶6万吨,回收后的瓶子经过再生处理,使其得以充分利用,真正实现从“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再到产品”的闭环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该公司生产的新型材料不仅可以重新变回新的塑料瓶,还可被利用于化纤行业,制成打包带、渔网线等日用品,实现经济上的创收。而每利用1吨废聚酯瓶,可生产再生聚酯切片800公斤,节约能源85%,节煤2吨,节省石油117桶,减排二氧化碳3.2吨。公司每年生产5万吨材料,便折合节煤12万吨,节省石油702万桶,减排二氧化碳19.2万吨。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