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代进 发自广州
此岸欢呼,彼岸叹息。当损益不均从民间层面上升至政府层面,这种博弈就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尴尬。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江南发电厂欲上马“印染污泥焚烧(掺烧)发电项目”,但遭到“邻居”高明区的强烈反对,高明区 环保局更是直接出面交涉。令人意外的是,该项目据环评报告称,“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符合南海的总体发展规划。”
这样一个项目为什么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对?类似这样的项目,今后该建到哪里?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焚烧污泥项目引发质疑
2006年,作为佛山市最大发电厂和最大排污企业的南海发电厂落成,为南海区2007年GDP突破千亿大关,2008年重返百强县 “前三”提供了保证。
但与此同时,由于污染排放总量一直严重超标,对区域风向下方的高明城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三年来“南海发电一厂”一直饱受诟病,高明市民的反对声不绝于耳。
据公开检测数据表明:发电一厂一期工程2008年排放的二氧化硫为6188吨,而佛山市下达给该厂一、二期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仅为3309吨/年。也就是说,超标近一倍。
在三年来的争执中,佛山市人大代表多次发难,终于令南海发电一厂三期工程暂缓。并且,在该厂一期脱硫工程试运行结束并完成审批验收前,环保局不会批准二期工程上马。三期工程在“十一五”期间也将不予审批。
然而,当南海发电一厂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近日,高明区市民向区环保局投诉,称南海江南发电厂拟在西江对岸筹建印染污泥焚烧(掺烧)项目。这一意向还在萌芽期,便遭到广大高明市民的强烈反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环评报告上看到,该项目是江南发电厂针对南海鑫龙污水处理厂中污泥处理出路的问题,通过对锅炉的工艺技术改造,焚烧污水处理厂污泥并将其转变为无害的建筑材料,实现热电联产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双赢效果。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符合南海的总体发展规划。
但是这一符合南海发展规划的项目,却遭到高明区的反对。
高明区众多市民质疑,焚烧工业污泥将向大气排放二恶英、氮氧化物、硫化物及铅、镉、汞、铜等物质,处于下风向的高明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将严重下降,危及高明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月5日致电南海区环保局,对方称:“当事方江南发电厂还未向环保局递交任何相关材料。据我们了解,江南发电厂污泥焚烧项目仍处在环评阶段,尚无定论,但环保部门一定会慎重考虑对该项目的审批。”
市民反对引起政府间博弈
有高明居民在网上发帖称,“我们要向番禺市民学习,把垃圾焚烧赶出南海。”他们的方式相当温和,从政府的参与态度以及政府间的利益博弈来看,“南海印染污泥焚烧发电”项目不仅是南海发电厂纠葛的延续,更是一次政府参与的深化。
一江之隔的两地,从三年前的发电厂落成开始,就一路上演着此岸欢呼,彼岸叹息的故事。这种利益得失并不仅仅见显于百姓间,更存在于政府之上。
坊间流传着 “一城得益一城失”的传言。得益者获得了发展,而受损方付出的却是健康。据高明区某大医院数据显示,该院2006年因呼吸道疾病住院的人数只有1504人,而2007年则上升至1861人,2008年这一数据已经飙升至2370人。与此同时,鼻咽癌、肺癌的数据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虽然没有权威定论,但高明区市民将之归罪于南海区的污染项目,当然也包括这还没有上马的“污泥焚烧”项目。
面对众多市民的呼吁和反对,高明区环保局积极回应称:“江南发电厂正处于区域主导风向 (夏天为东南风、冬天为东北风)的上风向,其排放的污染物大部分排入我区范围。若该焚烧污泥项目上马,将会对我区造成较大影响。为此,我局就该项目的相关情况上报市环保局及区政府,同时致函南海区环保局反映高明市民的意见,提出要慎重考虑对该项目的审批要求。并提请区政府就该项目与南海区政府沟通联系,并向上级市政府反映我区群众对该项目的反对意见。”
记者在采访南海区环保局时,得到的回应是:“我局已收到高明区环保局的函件,并向高明区环保局发出口头邀请,希望一起到实地进行考察评估。目前环评工作正在进行,尚无定论,但环保部门一定会慎重考虑对该项目的审批。”
佛山市环保局环评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高明区和南海区两地政府存在分歧,不排除上报市局的可能。但环评结果是否会经过市一级审批,要看项目立项是放在哪一级的发改委,目前该项目的相关材料还没有传到市局里来。”
环评达标难保日后达标
去年9月,曾有媒体报道称,南海江南发电厂,企业烟气除尘率达99.8%,脱硫率达85%,在新一轮的技改下,有望成为广东首个达到欧盟排放标准的电厂。
然而,其技改项目之一的“印染污泥焚烧项目”,却遭到高明区市民的反对。
记者1月5日从华南环科所的网站上看到,于2009年12月1日刊登的环评报告称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运营后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等大气污染物;运行时会产生一些噪声,主要来源于发电机、磨煤机等设备;将产生一定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将产生一定量固体废物。
报告中并未直接提到焚烧会产生二恶英。但据环科所负责人介绍说,去年6月开始,环科所就对江南发电厂的锅炉掺烧10%印染污泥(含水率65%)技改项目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对江南发电厂的掺烧污泥项目的环保可行性进行了多次实验,并针对污泥掺烧比为5%、10%及15%时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中二恶英排放量不会超过欧盟标准的要求,电厂所排放的二恶英浓度均能达到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但是环评结果达标,长久居住在此地的市民是否就真的能放心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石林说:“在环评阶段,往往达标率是比较高的。比如发电厂的脱硫技术,环评时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但是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下降到70%。这是由于环评时都配备了最好的技术人员,是在最好的工况下进行。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的配备、工人的操作水准都有可能下降。”
因此,环评结果达标不一定能够保证日后的实际操作结果达标,“环评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应该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环评工作,才能保证环评结果的真实。”
环评公告因“公示到期”撤下
据了解,污泥焚烧发电由于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面的明显优势,成为政府大力推广的新兴环保项目,长三角地区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率先关注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绍兴市垃圾和污泥处理综合利用工程”是国内最大的污泥焚烧发电项目,设计日处理1200吨垃圾和1000吨污泥,年发电2.65亿度,每小时供气150吨。其燃烧产生的二恶英排放浓度为0.0033~0.0048纳克/立方米,低于国家标准的1纳克/立方米和欧盟标准的0.1纳克/立方米。
但石林认为,在垃圾、污泥越来越成为城市包袱的今天,以“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的垃圾焚烧发电或污泥焚烧发电值得推广,可“无害化”的目标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不是所有的垃圾、污泥都适合焚烧,需要谨慎分析垃圾、污泥的组成物质。比如印染污泥含有大量杂质,而且很多是有毒致癌物质,属于危险废弃物,要有专门的干化、燃烧技术和设备,要彻底消除二恶英必须投入尾气处理设备、活性炭吸附和烟气净化系统。”
“所以我认为,如果长期的运行中不能100%执行标准,像这种含有大量毒害物质的污泥或垃圾,还是宁肯选择到高山和远海进行填埋。”石林说。
也有专家表示,垃圾焚烧在国外也很普遍,控制得当便有安全保障,只是这样的信息没有有效传达给民众;在项目选址、环境评估上,民意的参与也不够。甚至有部分专家和决策者,与项目有或明或暗的利益关系,难免引起民间的不信任。
截至1月6日,在网站上悬挂了将近1个月的该项目第二次环评公告却突然撤除,其负责人曾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0天公示期已到”,但同时也表示 “还有些其他原因”。他说,“不会再有第三次公告,是否会对项目进行重新评估,以及是否会对高明区的市民征询意见,也要视各方环保局和委托方江南发电厂的协商而定。”
江南发电厂方面此前也公开称,“会严格按照专家的意见来做,并接受媒体监督。项目是否上马,会严格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
相关链接
南海发展拟投7.79亿元建垃圾发电厂
2009年12月24日,南海发展(600323,SH)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南海区市管局等签署垃圾发电厂改扩建项目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7.79亿元。此厂是子公司绿电公司2006年拟收购的项目,由于实际情况变化,现由原来的改扩建拟调整为进行异地重建。建设规模扩大至垃圾处理能力达1500吨/天。
公告显示,该扩建项目中,工程建设投资6.5亿元,项目特许经营权费1.29亿元。南海发展子公司绿电公司在保证既定的收益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与政府约定在现有一厂收费标准上提高垃圾处理费及电费补贴等方式在经营期内回收全部投资并取得合理回报。而在异地建设的一厂改扩建项目投运前,公司将继续按原条件委托绿电公司运营管理原一厂项目,直至新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南海发展公告表示,若由于非绿电公司原因导致本项目最终未能建设,将在保证绿电公司利益不受损害前提下,三方另行商议解决方案。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