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率先在越秀区东湖街全面推广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财政补贴标准有望出台
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记者全杰 通讯员城管委)广州市昨日率先在越秀区东湖街全面启动垃圾分类,从而正式拉开广州垃圾分类进程序幕,为解决"垃圾围城"难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要求全市各区要选出试点实行垃圾分类,然后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内计划立项兴建餐厨垃圾处理厂,以有效解决餐厨垃圾处理问题。
据介绍,垃圾分类推广活动采取以市城管委为主、市区共建、街道实施,建立统一协作的指挥平台。在东湖街,按照先培养分类习惯、后减量和资源化、再倡导低碳生活的程序,在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工作1年内,实现末端垃圾减量40%;3年内,实现末端垃圾减量50%。
居民楼摆放不同颜色垃圾分类收集箱
最近一周,东湖街和垃圾处理专业公司分类得公司在五羊南社区16栋楼593户居民中尝试建立居民分类投放、环卫工人分类收集、分类得公司分类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新形式。
记者昨日看到,五羊南社区每一栋居民楼首层都摆放着4个不同颜色垃圾分类收集箱,分别是绿色的厨余垃圾收集箱、灰色的其他垃圾收集箱、蓝色的可回收物收集箱、红色的有害垃圾收集箱,居民可以对应不同的垃圾分类将垃圾投入不同的收集箱。另外街道里还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以让市民分类投放垃圾。
另外,东湖街配合垃圾减量的压缩堆肥处理设备已经安装完成,昨日开始收纳附近约20~30酒楼餐馆日产的餐厨垃圾。东湖街还借助社会力量"收编""收买佬",由分类得公司统一管理培训,指导他们回收一些如塑料袋、玻璃等以前不在回收之列的低价值物品,实现垃圾二次分类。
东湖街昨日还展示了垃圾减容机和垃圾堆肥机,垃圾减容机分别能将餐厨垃圾变成有机物残渣,减少餐厨垃圾体积,"40斤菜叶放进去,出来残渣只有20斤。"而垃圾堆肥机能将放进去的餐厨垃圾,用7到10天时间可化成肥料出来。
三年时间 初步实现垃圾处理"三化"目标
据介绍,东湖街将用3个月时间,初步建立垃圾分类减排工作体系。全街垃圾末端减量30%,在当前基础上由133.7吨/天减为96吨/天,其中肉菜市场垃圾减排量为60%、学校垃圾减排量为70%、主干道路面垃圾减排量40%,选取标样酒楼餐饮业减排量为60%。
之后东湖街用一年时间,坚持源头减量、分类减排、资源利用,促使社区垃圾分类减排体系日趋完善, 垃圾资源化产业较为完备,形成资源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相对比较完整的回收体系,全街垃圾末端减量达到40%,在当前基础上由133.7吨/天减为83吨/天。
最后东湖街再用三年时间,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街道组织、企业运作、人人参与"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社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全街垃圾末端减量达到50%,在当前基础上由133.7吨/天减为67吨/天。
据介绍,未来三年时间,东湖街全街居民、肉菜市场、酒楼餐饮业标本单位、党政机关、学校、商铺将全部参与资源分类减排工作,同时在全街范围内的8所中小学全面开展校园资源分类减排工作。
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财政补贴标准
近年,广州垃圾产量年均递增7%,时刻面临着垃圾围城危机。目前,广州市日产垃圾约18000吨,进入终处理环节约12000吨/日,垃圾分类处理率长期徘徊在33%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生活垃圾分类还未落实到位。
对此,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迫在眉睫,是解决"垃圾围城"危机的必然要求。他说,当前重点是首先将占生活垃圾约五成的厨余或食品垃圾分离出来,由简到繁,从低级向高级过渡,由局部向全局,由城市向乡村发展,成熟一类、分类处理一类,成熟一片、巩固一片,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坚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家庭垃圾简单三分,做到厨余或食品垃圾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社区在坚持将厨余或食品垃圾分离出来实行统一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中心,逐步对可回收垃圾实行分类处置。"
负责人还表示,广州垃圾分类处理程度要由粗到精,先将分离出来的厨余或食品垃圾简单进行减量化处理,分类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更加精细地资源化处理,同时还会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财政补贴标准,以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成本为基准,明确补贴环节和补贴方式,关注低价值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