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 >>内容详细

世博园垃圾日处理量数百吨 凸显垃圾分类难题

2010-05-04 14:33:23  

编者按

  正式开园前,世博园垃圾日处理量高达上千吨,主要原因是“装修垃圾跟普通垃圾混在一起”。组织方曾希望,借世博会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随着展馆陆续完工,园区垃圾显著下降,但目前在垃圾分类收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试验室和示范园,世博园无疑肩负着探索城市环保课题的重任,如何借世博东风,提高中国城市垃圾管理水准?

  “园区垃圾分类收集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游客把垃圾混装了,这增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在总结世博会首日运行情况时不无担忧地表示。南方日报记者在园区内看到,虽然很多区域都摆放了分类垃圾桶,但是大部分游客都“视而不见”。

  上海世博园预计总人流会达7000万人次,垃圾处理量之巨难以想象。同时,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试验室和示范园,世博园无疑肩负着探索城市环保课题的任务。如何借助世博会,提高垃圾管理水准和游客的参与度呢?

  ●局长

  垃圾处理成烦恼

  据洪浩透露,大量垃圾本已是世博园的“负担”,加上在源头没有进行分类放置收集,增加了环卫部门的压力,也增大了垃圾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难度。

  正式开园前,世博园垃圾日处理量高达上千吨,主要原因是“装修垃圾跟普通垃圾混在一起”。随着展馆的陆续完工,园区垃圾有着显著下降。开园首日产生垃圾210吨。

  但他还是不无担忧:“现在垃圾分类收集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游客通常把食品垃圾与一般垃圾混装。”他呼吁媒体加强宣传,提高游客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世博会组织方曾希望,在世博会期间,“垃圾分类”能在世博园区得到进一步推进。根据可能出现的废弃物种类来划分,园内将实行生活垃圾三分类方式,即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

  记者了解到,此前组织方通过试运营后预计,世博园内每日产出生活垃圾量将达120吨左右,此外餐饮垃圾也将达到20至30吨。为此,环卫部门已增加了世博园内的环境设施,包括增加大型垃圾收集车2辆,在园区热点地区新增240升垃圾箱1000个、660升垃圾箱250个,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人力。

  ●游客

  常忽略垃圾分类

  昨日,记者在世博轴下外侧看到一对背靠背的固定垃圾桶,一名男游客走过来,把一个空雪碧罐扔到了“不可回收”桶里。

  “您知道垃圾是分类的吗?”记者上前问。

  “我刚才没注意,赶时间!”话没说完,这位游客已匆匆离去。

  “园区里有很多分类垃圾桶,但很少有游客注意到有没有分类。”来自复旦大学的志愿者田静说。

  记者还注意到,环卫工人在清理分类垃圾箱内垃圾时,并没分类收集。“因为扔的时候没区分,我们清理时也就无法分了。”一位环卫工人说。

  ■他山之石

  爱知世博:每组垃圾桶2名专员

  据参观过爱知世博会的游客介绍,给他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那些高科技展品,而是世博园区处处可见的垃圾处理,以及为此服务的文化习惯。爱知世博会提出“不让一点儿垃圾走出会场”的口号。以3R———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理念作为世博会举办的原则和精神。

  在爱知世博会世博园中,餐饮用水和污水通过高浓度臭氧净化成为中水,用来冲厕和灌溉植物。会场内的餐厅全部使用有机餐具,使用后能在短时间内用微生物加水分解。所有生活垃圾都被有效利用,转化成燃料或燃料电池供世博会现场能源之需,实现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本身成为主办方演绎世博会主题“自然的睿智”一个有机部分。

  爱知世博会的垃圾桶也极具特色,桶壁透明可视,靠近可看清里面盛放的垃圾。

  此外,每组垃圾桶有两名专管人员,他们协助人们把吃剩的食物倒入桶内,再把塑料碗和筷子分别扔进两个桶。尽管非常烦琐,但游客在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的帮助下都能积极配合。

  ■专家视角

  环保专家:垃圾分类标识不显眼

  “园区内虽然摆放垃圾分类桶,但是标识并不显眼!”同济大学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龙惟定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昨日他在园内参观时也注意到,游客扔垃圾时基本都未进行分类。

  龙惟定说,垃圾分类是一个老话题,但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决定能否进行垃圾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前提。这也是国内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们提了很多年,很多居民小区也有推行,但到最后又混到一起去了!这是一个社会系统问题。”龙惟定认为,这涉及到整个社会习惯的改变。他建议多做宣传,同时要多采取一些鼓励措施。“还要做好配套服务,把标识做得更清楚。”(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黄颖川 谢思佳)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