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连续走访了包括试点家庭、环卫工人、垃圾精分中心及街道在内的垃圾分类试点全环节了解到,目前在老城区广卫街107户家庭中试点的“干”“湿”垃圾分类模式,已经在垃圾分类源头及终端已经实现了设想初衷:垃圾分类源头实现107户家庭全参与,比最初的设想提前了半个月完成,并使得垃圾分类终端实现减量化65%,超过了垃圾分类减量化50%的国际标准要求。
对于这一个试点效果,试点社区所在的街道广卫街感到兴奋,“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类垃圾分类模式的可行性和信心”,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全介绍说,把家庭、环卫工人、及基础设施建设三方捆绑在一起的激励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试点半个月时间里的效果和改变来看,这种激励机制还将推动“干”“湿”分类试点模式在老城区垃圾分类中持续推广下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干”“湿”分类试点在推出一周后已获得广州市、区有关部门的实地视察及初步认可。广州市城管局方面也表示广卫模式值得向广州老城区推广。
据透露,垃圾“干”“湿”分类模式接下来将在广州老城区内进一步推广,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全覆盖广卫街都府社区、越华大院的3000多户家庭,到明年将全部覆盖广卫街的12个社区的1.2万户家庭。
试点:107户试点家庭100%参与
在老城区广卫街启动的垃圾分类“蓝白计划”,也就是将传统的垃圾分类方式改为试行干湿垃圾分类。街道为试点的107户居民免费派发了蓝、白两个垃圾桶以及蓝白两色可降解的垃圾袋,蓝桶用来放湿垃圾、白桶则用来放干垃圾。
“参加试点的107户居民参与率达到了100%”刘国全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由于容易操作和识别,干、湿垃圾分类的理念在推行2周之后,目前已经得到了试点家庭的全部支持,而且居民坚持得不错。
“‘可回收’‘不可回收’搞不清楚,也很难天天都做到这样的分类。”在都府社区,年过5旬的陈姨对“干”“湿”垃圾分类做法表示赞赏,只要简单地将垃圾按干、湿垃圾归类分装即可,而且做得好的时候,还可以获得奖励。街道环卫工作人员小黄告诉记者,运送干、湿分类的垃圾相对简单,分类起来也好操作,尤其天热的时候,不用在一堆垃圾中刨来刨去,工作量减少了很多。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初预计用一个月的时间,实现垃圾源头分类让试点家庭100%参与,现在试点半个月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垃圾分类终端达减量化65%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根据广卫街试点的垃圾分类回收统计数据来看,在整个回收垃圾中,湿垃圾占六成,干垃圾占四成,其中干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占1/4左右。
环卫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干、湿分类回收来的生活垃圾,湿的基本是厨余垃圾,可直接运到单独开辟的大田山“试验田”堆肥。而干垃圾中,则需要进行相对细致的分类,包括区别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等分类,将这些分门别类之后再进行资源的回收利用等。整个分类到最终端时,相比于试点前的做法,可以使得垃圾分类终端实现减量化65%左右。
下一步,为了让社区内垃圾分类做得更加彻底和完善,还将利用回收资源转化的资金,在试点楼栋内以及小区增设分类设置,以更精确地扫除分类盲点。
规划:拟明年覆盖中心城区1.2万户
广卫模式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原来复杂的四色垃圾分类法(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餐厨),简化为干湿垃圾分类法,其中干垃圾为可回收瓶、纸等物,湿垃圾为菜渣、果皮等餐厨垃圾。从试点效果来看,目前,试点的107户老城区居民已经接受了这一个操作简易又有奖励的做法。
“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垃圾干湿分类的行动中来,‘蓝白计划’才能真正为广州打造蓝天白云出力。”刘国全介绍,预计今年年底,“蓝白计划”将在都府社区和越华大院两个社区近3000户居民中进行推广,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推进全街道的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到明年辖区内的12个社区要全面推广干、湿垃圾分类模式,届时该垃圾分类模式将覆盖中心城区1.2万户居民。
声音:垃圾分类广卫模式值得在老城区推广
广州市城管局负责人近日走访广卫街的居民家中垃圾分类站时指出,对比萝岗区物管主导型、东湖街的民企主导型,广卫街的街道主导型垃圾分类模式,在缺乏物业管理全面铺开的老城区,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值得向广州老城区推广。
二问垃圾干、湿分类模式
一问:垃圾干、湿分类模式的奖励机制效果如何?
按照试点最初介绍,垃圾分类广卫街模式的特点在于,制定了将居民、环卫工人及分类活动三方“利益捆绑制”,将垃圾分类之后的回收资源所得利益(除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别用于奖励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及补贴环卫工人和建立推广垃圾分类活动基金。这样使得垃圾分类和每家每户真正关联起来了,也让居民有了更多的动力。然而,试点半个月,激励机制效果究竟如何?
对此,广卫街方面介绍,在干、湿分类模式实施的一周,还有不少居民是将垃圾混放的,在随后的一周中,义工不断的引导分类置放同时介绍激励机制。一周之后居民的垃圾分类就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分放好,而且在送出家门之后也做得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兑现了每周的奖励,对分类中做得好的居民给予奖励,第一周已经奖励23户,第二周奖励了15户。“我们希望居民能自愿自觉越做越好,所以标准也在提高。”
另外,连续四周做得好的居民在一个月之后还将受到奖励,同时每个季度还将在社区邻居节上评出干湿垃圾分类行动中做得最优秀的居民,颁发奖品和奖状。
二问:如何推动干、湿垃圾分类模式长效持续?
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长期坚持,同时能够在分类全环节实现高效率。干、湿垃圾分类模式试点半个月之后,在解决目前棘手的分类终端效率低的问题方面,有何效果?半个月的小考成绩,又是否是“昙花一现”?
对此,相关部门表示,垃圾分类广卫街模式制定了将居民、环卫工人及分类活动三方“利益捆绑制”,将垃圾分类之后的回收资源所得利益(除成本)按照“三、三、四”的比例,分别用于奖励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及补贴环卫工人和建立推广垃圾分类活动基金。
有奖励还有监督。试点模式还在试点社区建立专职垃圾分类指导监督小组,对每个试点社区配备3至5名社区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佩戴专门标识,骑乘专门回收车辆,一方面指导社区居民开展正确的分类,一方面督查居民、保洁员的分类实施工作。
目前,从小考统计数据来看,这种“有奖有罚”的制度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接下来将继续坚持实施,同时还将增设投诉机制,在分类回收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居民都可以通过街道公布的投诉电话进行建议和投诉。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