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垃圾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大困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围城 不容忽视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已达440公斤,并且这些垃圾大多数被堆放在城市郊外,以放射状将城市包围。摄影师王久良曾用镜头追逐北京城的垃圾,再运用Google Earth将拍到的大大小小垃圾场在地图上一一标注,一副令人震惊的“垃圾围城”图赫然显现。
有学者指出,同样是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瑞典、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都没有出现“垃圾围城”的困境,究其原因,这些国家均采取了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从而实现了垃圾量的大幅度减少。可见,若要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垃圾减量及综合利用;而垃圾减量的关键正是垃圾分类。垃圾经分类后,可有效降低处理量、节约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变废为宝,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的多重效益。
在我国,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其它垃圾则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垃圾分类 困难重重
垃圾分类的观点,我国已经提出多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也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即便如此,垃圾分类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扔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要谨防垃圾分类成为一场“环保秀”。虽然公众对于垃圾分类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支持度也不断提高,但“知”并不代表“行”,人人都说分类好,可是日常生活中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呢?大多家庭只是按照厨房、餐厅、卧室、卫生间等不同房间对垃圾进行了简要分类,对废旧报纸、废旧瓶罐进行了专门分类,至于其他更为细致的分类则是寥寥无几。
其次,垃圾分类具体做法普及率不高。“垃圾到底要怎么分?”这是许多公众在处理自家垃圾时面临的问题。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哪些垃圾又应放进其他垃圾的范畴?即便具备垃圾分类意识,若不明白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那也只能劳而无功。
再次,垃圾分类的后端服务不到位。即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进行了认真分类,垃圾离开家门后又往往面临着重新混合的尴尬局面。垃圾车一到,分好类的垃圾又会一股脑的被装车带走,难以实现分类运输。即便实现了分类运输,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分类加工利用、分类处理设施又往往无法到位。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垃圾要分类、要定时定点丢弃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规矩。租住房屋时,房东出了交付钥匙,还会转交一个小册子,里面除了介绍公寓设施及相关管理规定外,还附有详细的垃圾分类及回收时间、方法。许多地方的政府网站都会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甚至会附一份详尽的分类列表,把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物品的分属都列得明明白白。
在瑞典,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桶,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在美国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翻开纽约市电话电讯公司的黄页号簿,会看到纽约市有关垃圾回收的立法以及具体操作办法,还有一行大字:“居住在曼哈顿岛上的所有居民有义务参加纽约市的垃圾回收计划,这是纽约市法律的要求。”黄页上还会刊登一副绘制精确的曼哈顿岛地图,仔细标明曼哈顿岛上每一个地区的固体垃圾回收日。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垃圾分类不单单要求居民将自家垃圾分门别类,还需要政府、企业的密切配合,在制度、设施、管理等多方面予以保障。2010年11月26-27日,由中国固废网、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0固废战略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和学界的三方人士将就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方解读,探讨固废处理的未来之路。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