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桶的分类可否再细化点?
人口不断膨胀,物资日增消耗,越来越多的垃圾如何处置?这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许多城市主要采取填埋等方式来处理垃圾,但长此以往,这将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脚下除了垃圾还是垃圾,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中国宁波网11月4日讯(记者 陈章升)从2000年的2970吨家庭垃圾量到2009年的1009吨,台北市垃圾减少了67%,资源回收比例也从2.4%提高到45%,究竟是什么在“点石成金”?在上海世博会台北案例馆,台北市十年来在“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经验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台北:生活垃圾分类已成民众生活习惯
1991年,台北开始在小学推行垃圾分类教育,小手牵大手,最终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内化成生活习惯。1996年,台北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培养民众形成定点送交垃圾的理念和习惯。2000年,台北又推出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办法,要求市民使用收费垃圾袋,除了不收费的厨余垃圾,别的垃圾,扔得越多收费越高。可回收的家庭垃圾,如纸、塑料、玻璃、易拉罐、旧衣服、废电池、旧家电等,都可以免费送交,前提是必须分类。
据介绍,在台北,一辆辆垃圾车每晚会定点在大街小巷穿梭,居民们则拿着理好的一包包垃圾去送交。垃圾车不同时间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错过一趟也不要紧,过两个小时,垃圾可以交到另一个地方去,都不远。厨余垃圾和收费垃圾每天都可交,其他则根据日程表回收。“一开始市民也觉得麻烦:居住小区没有垃圾桶,扔垃圾必须定时定点!但时间一长就习惯了,垃圾也越扔越少。”展馆的讲解员告诉记者。
宁波:推动垃圾分类收集需市民共同努力
食物的包装袋在使用完后在路上随地一扔,垃圾没有按“回收”和“不可回收”放置……记者在天一广场调查发现,近半数调查者对于“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不能细致区分。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有关部门要明确垃圾箱“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文字提示,让市民清楚手中的垃圾该放置何处。同时,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细化势在必行,需要每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参与进来。事实上,市民只需举手之劳,把垃圾扔到该扔的桶内就行了。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城市学习”,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德国的垃圾分类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欧洲第一,值得我们宁波学习借鉴。如在柏林的居民小区,每栋住宅楼通常配有一排四个小型垃圾桶。每个垃圾桶的盖子上,都贴有写明各种可以投放的垃圾的标签,除了文字,还配有相应的卡通图画,一目了然。
“美好生活是全民参与。只有每个民众都来参与推动垃圾分类等一系列环保行动,城市之痛才能得以铲除。如果台北实现‘垃圾零填埋’,那么市民才是最大的功臣。”上海世博会台北案例馆馆长陈庆安相信,台北经过10年的努力能够实现“垃圾零填埋”,其他城市也一定都能做到。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