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 >>内容详细

收费制度难解北京垃圾围城困局 六里屯最快明年填满

2011-04-29 10:09:55  

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累计堆存量高达70亿吨,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目前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

●截至去年,北京尚有近千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2009年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日均达到1.84万吨,目前仍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持续上升

●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安保严密,进门处一块牌子上写着:严禁外人私自进入,严禁私自拍照。周边的路灯、电线杆甚至垃圾填埋坑的管道上都装了摄像头

日前,国务院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6个部委批转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

早在去年年底,北京就公布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民意,拟对不遵守垃圾分类的居民实行罚款,但遭到居民强烈反对而被删除。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而存在于北京周边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垃圾场就有1000多座。

南方日报记者在两日内对北京两个垃圾填埋场、一个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探访,发现随意性“天然”垃圾场、垃圾无分类填埋等问题仍很严重。

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能否破解北京垃圾围城的困局,前景并不明朗。

垃圾场:土桥村非正规场藏身闹市

土桥村,位于离北京城区近30公里的通州区梨园镇。《垃圾围城》系列作品的摄影师王久良曾于去年4月在此拍过一张照片,内容是一群绵羊正在垃圾堆上寻觅食物。照片是以当时正在建设的住宅项目为背景,当时此处房价每平方米超过15000元。

现在的土桥村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村落,这里包容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档建筑物、宽敞的马路和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施。

南方日报记者来到王久良照片中的地方,去年的垃圾场已经不在了。“现在正在盖楼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垃圾场。”一个环卫工人指着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告诉记者。

“这里原来是个大垃圾堆,各种垃圾都往里倒。现在盖房子了,垃圾清走了,但往里走还有个垃圾堆。”该环卫工说。

顺着他指的方向,躲开远近的高楼,走进一条偏僻的小巷。土桥村的居民大都搬到了楼房,老房子多被废弃,巷子两边零零散散都是小堆的垃圾,有的正冒着烧过后的黑烟,散发出刺鼻气味。巷子周边红色围墙上的黑色大字很醒目:禁止倒垃圾,抓住罚款五百元。

围墙后面,赫然是一个大垃圾场,沿着周围的建筑工地绵延几百米,堆放着各种垃圾,包括废纸、破瓶子、颜色各异的塑料袋子、剩饭菜等等,混杂在废旧的砖头瓦砾之中。垃圾场中央有一条尘土飞扬的路,路的尽头是几棵散乱的杨树,枝杈间时不时有几只乌鸦盘旋飞过。

再向里走,能看到一条短短的河沟,由于垃圾污水长期倾倒,河沟呈现出诡异的墨绿色,散发着一阵阵恶臭。一位踩三轮车经过的老者告诉记者,附近村子的垃圾都集中起来倒在这里,什么时候能治理很难说。

据了解,截至去年,北京尚有近千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主要分布在城四区之外的其他14区县。2009年北京市居民和单位生活垃圾产生量日均达到1.84万吨,垃圾增量目前仍按照每年8%左右速度持续上升。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现运行的垃圾填埋场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填满封场,如果新的填埋场建设没有跟上,到时垃圾将无处可埋。

中转站:韩家川村垃圾分类不见踪迹

如果说土桥村的垃圾场是“天然”形成的,那么从韩家川村的垃圾中转站到六里屯填埋场的传送过程应该就是垃圾填埋处理的一个缩影。

韩家川村位于百望山下的西北旺镇,这里的环卫工人早上6点半上班,沿着小区和街道清理垃圾,然后集中运到村旁的垃圾中转站。记者早上来到中转站时,发现四辆环卫三轮车正等待往里运送垃圾。

一个40岁上下的环卫工人表示,中转站的垃圾一般都不分类,而且垃圾箱和环卫车也没有相应的分类装置。

在中转站里,记者看到一台深蓝色的垃圾压缩机,体积并不大。据该中转站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垃圾倾倒进去后体积会大幅减小,便于储存运输,也节省人工及费用。

“现在就这一台机器,也没办法分类。”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看到,各种垃圾被倒进压缩机一起粉碎、压缩,经处理后看不出原来形状的垃圾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烂气味,装满一车后就运往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据了解,这些垃圾从小区垃圾桶运送到垃圾点,再流向垃圾压缩转运站,最后从转运站运输到填埋场进行填埋。

填埋场:六里屯最快将于明年填满

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位于海淀区永丰乡,南距海淀镇12公里,西距京密引水渠1114米,占地面积达46.53公顷,填埋区占地面积为357900平方米。是北京市大型现代化垃圾填埋场,也是海淀唯一的无害化垃圾填埋设施。

从韩家川村垃圾中转站到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路上人很少,天蓝色的密封垃圾车一辆接着一辆。虽然路边大片的桃树林煞是美丽,但树下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和数不清的小堆垃圾却显得和环境极不和谐。

和垃圾中转站不同,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安保严密,不随便让人出入。填埋场进门处的一块牌子上写着:严禁外人私自进入,严禁私自拍照。周边的路灯、电线杆甚至是垃圾填埋坑的管道上都装了不少摄像头。

门卫告诉记者,每天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半,有上百辆车进进出出,把垃圾运到这里填埋。

辗转进去后,记者越往里走,刺鼻的气味越重。被填埋的垃圾已经形成一条新的道路,垃圾车沿此道路开到填埋场最靠里的地方,将垃圾倾倒在一个大坑里。从远处看去,坑里的垃圾就像一座色彩斑驳的小山。

“小山”周边是几个深浅不一、面积不等的垃圾坑,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黑色塑料布,上面还压着一排排轮胎。这些黑色的坑像是一个个巨大的、散发着臭气的湖泊。而填埋场外围又是另一番风景,路边成排的高大杨树在风中舒展枝叶,漫天杨花。

据了解,六里屯垃圾填埋场1999年竣工后投入运行,其设计处理能力1500吨/天,总填埋高度50米,填埋容量为120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8年。另据了解,由于负荷太重,该填埋场最快将于2012年填满,最晚是到2014年封场。

■记者观察

谁产生谁付费能否顺利推行?

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累计堆存量高达70亿吨,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目前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

海淀区政府曾决定在六里屯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然而因为污染严重等问题遭到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最终作罢。

专家指出,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在内的传统垃圾处理方式虽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但无论哪种方式,要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都需要以垃圾分类为前提。

据了解,2011年北京将新增1200个城镇社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年底前,北京45%小区将实现垃圾分类达标。北京市为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处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在去年600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的基础上,今年将在城镇地区新增1200个居住小区和1200个行政村推进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工作。

虽然比较去年上半年,北京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实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按照目前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北京现有垃圾填埋场在4—5年内将填满封场。

早在去年年底,北京就公布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民意,拟对不遵守垃圾分类的居民实行罚款,但遭到居民强烈反对而被删除。

这次《意见》指出,要健全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令人担忧的是,这项制度能否顺利推行?

如果《意见》的各项安排都能达标,那么摆在眼前的就是一个新的目标:到203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为此,《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要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达到50%。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