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 >>内容详细

建筑垃圾占地围城 再生利用亟待规范

2011-05-09 11:59:20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新增建筑垃圾15.5亿吨 ,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将达50亿吨左右。目前,全国各地仅有少部分城市进行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处理,约占建筑垃圾总量5%,而更多的建筑垃圾则是进行简单填埋。建筑垃圾的简单填埋,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对脆弱的生态也提出了考验。对此,不少专家呼吁,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亟待通过建立标准、立法、规范管理体系。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主要为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骨料混合料、再生骨料混凝土及砂浆等,如再生骨料、再生砖可以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意义。” 4月22日,记者来到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智重工”)采访,该公司董事长朱东敏如是说。

  何为建筑垃圾?朱东敏给出的解释是: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

  成智重工是一家研发生产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设备的企业,据朱东敏介绍,2010年我国建筑垃圾新增量已达15.5亿吨,到2020年全国建筑垃圾新增量将达50亿吨,还有数十亿吨的建筑垃圾填埋于地下。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几个城市的建筑垃圾进行了资源化再生处理,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左右。

  “大量建筑垃圾正侵吞着城市有限的空间,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朱东敏说,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而欧盟国家每年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8%”。

  朱东敏介绍,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研发生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对建筑垃圾分拣、剔除或粉碎,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一是混凝土过破碎、分选可作为粗细骨料,替代天然骨料来配制再生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和建筑用砖;二是钢筯、铸铁管等经分拣后可送钢铁厂回炼;三是废砖瓦、废瓷砖等经破碎分选、配料压制后,可生产透水地砖或烧结地砖;四是废玻璃筛分后送玻璃厂做原料;五是木屋架、木门窗可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然而,这些可再生利用资源及设备在国内却没有多大市场,反而在国外受到了欢迎 。

  “21世纪初,发达国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已经达到6000亿美元,如果能把我国的50亿吨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可以创造价值1万亿人民币。”朱东敏说。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主要在于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开展不够快,不够好。技术创新成果未得到大力推广。”朱东敏直言不讳地说。

  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链节实际是孤立的。

  朱东敏认为,目前专项针对建筑垃圾利用的产业扶持政策还不明确。“中央如何鼓励地方政府搞好建筑垃圾的处置与利用的政策尚未出台。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如何引导和支持建筑垃圾利用工作,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企业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扶持政策,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怎样准入市场,以及如何鼓励优先使用等,目前这些政策都还需要认真研究与加紧制定。”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尽管有些企业有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的魄力,也进行了一定实践,但因为缺乏产业政策的支持,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推进的道路走得很艰难。

  目前,国家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制约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标准,就好比一个人没户口和身份证一样,哪个单位敢用?”朱东敏说,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验明身份,企业不敢用这类产品。因为,企业担心使用这类产品万一出现质量问题,谁也无法担起这个责任,所以他们只好敬而远之。

  借鉴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一条基本规律是建筑垃圾处理不能光靠技术与市场,必须有政府做为,立法先行,对固体废弃物或建筑垃圾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集、再生、应用的全过程活动。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建筑垃圾产生企业采取高额的税收或强制的处罚措施进行限制;通过优惠政策推动和吸引企业参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

  建筑物从拆除、运输、处理、资源化再利用的过程,涉及住建、市政、环保等多部门,必须理顺行政管理体系,让这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抓落实。

  朱东敏说,国家工信部和住建部等已经开始起草关于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这些文件和标准近期出台,将会对提高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水平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