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固废 >>内容详细

要给秸秆找条“出路”

2012-06-14 10:59:29  

    秸秆焚烧成了一个大问题。

  据环保部6月12日卫星遥感监测焚烧秸秆情况的信息通报,当日,江苏南京、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地区发现焚烧秸秆火点近百处。此前一天,武汉被焚烧秸秆导致的黄雾笼罩,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印象中再往前几年,成都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状况。

  原本以生态为伍、时尚说法属于“绿色”的秸秆何以酿就“弥天”之祸?显而易见,自从有了农作物,也就有了秸秆,为什么以前不在田野里公然地烧,即使烧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烧得大规模、全方位?无他,以前秸秆很有用,让农民烧,他们也舍不得。我这样说,基于自己在故乡华北平原的生活经历。

  起码得退回到差不多30年前了,在我们那里,诸如小麦、玉米的秸秆虽然算不上宝贝,但与农家生活须臾不可或分。扎篱笆就要用不少秸秆,在菜园子里,困难一点的人家的院墙,扎的也都是秸秆篱笆,这种篱笆基本上一年一更新,要消耗不少秸秆。那些带有甜味的秸秆,还用铡刀铡碎了当牲口的饲料。记得以前国家还推广过沼气,电影上看到可以用来点灯、像煤气一样做饭,秸秆的用处就更大了,需求也更大了,要挖个沼气池,把秸秆放进去沤。我们老家也挖了这样一个沼气池,可惜的是最后没有成功,好像全村的成功率也非常之低——忽然想到,在彼时的沼气入户统计数据上,这笔账不知是如何计算的,忽然想到而已。不成功,想来不是把秸秆丢进池子里沤一沤,发下酵,然后就“出气”那么简单,生产沼气的技术含量还是相当之高的。早几年我回去,自家的沼气池早不知在什么时候都已经填平了,如果不是记忆中有这么挡子事,似乎推广沼气根本不曾存在过。

  从前秸秆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有“烧”这一项,“袅袅炊烟,小小村庄,路上一道辙”,歌词中“炊烟”效果大抵就是家家户户做饭时烧出来的效果,平原地带没有柴,烧的都是秸秆。不解的是,同样的行为,为什么彼时产生的是诗情画意的“炊烟”,此时产生的却是人人畏之如虎的“硝烟”?想了一通,该是彼时的大气质量还谈不上糟糕,单纯的焚烧秸秆还根本不至于对之构成威胁吧。有报道说,今年的焚烧方式方法、焚烧量都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何以今年竟为害甚烈?亦无他,从侧面证明那些地方的大气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程度,这个时候焚烧秸秆再来添乱,大气质量就被这根小小的稻草彻底压垮了。

 

  不能焚烧,“堵”是肯定不奏效的。6月12日下午,南京市环保局、南京市农委等多家单位组成“秸秆焚烧检查小组”,兵分三路前往南京郊区(县),旨在寻找造成南京“黄泥天”的元凶,遇到焚烧秸秆的农民便上前劝阻。费神费力,农民也一肚子不高兴,不烧,留着这些劳什子干什么呢?显然,关键是要给秸秆找条“出路”,也就是“疏”。没有“出路”,它的归宿就只有焚烧之一途。这本来是不难预见的。方方面面的确都在找,比如有的地方鼓励农民将秸秆还田,一亩地能领到十块钱的补贴,等等。只能说,找了,但没有找准,起不到作用。而当秸秆焚烧成为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时候,寻找这条出路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优哉游哉,而是变得迫在眉睫了。这一点,有关方面也意识到了吧。(潮 白)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