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四环路沿京沪高速向东南行驶,大约8公里,便进入了通州次渠乡辖区。
相传,明代以前,梁山泊两个道士到此,带来桃树苗栽培,桃林结果累累,被称为神树。于是,桃林北边的村落便得了北神树的地名。时至今日,神树不得其踪,但北京的第一个现代化垃圾卫生填埋场——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却实实在在建在这里。每天,都会有超过900吨来自东城、朝阳、亦庄的垃圾运来进行卫生填埋。从1997年建成到现在,在持续填埋了15年后,北神树再也容纳不了更多的垃圾。今年年底,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54米高的垃圾山将最终完成封场,将种上绿树红花变身景观山,而封场后的垃圾山差不多相当于两个多景山。
现状
垃圾山每月长高2米
在车载导航的帮助下,穿过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一栋栋厂房,又绕着北神树村周围足足转了20多分钟,一片开阔地面上鼓起的一座40多米高、覆盖着绿膜的小山包终于从一排排房顶上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探出头来。跟在一辆辆厢式垃圾车屁股后头,记者这才一路找到了“隐蔽”在科创东三街南侧的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
中午1点19分,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门口的小路上鲜见行人,路两侧聚集的家常菜、沙县小吃等小饭馆看起来冷冷清清。路上最常见的是一辆辆密封得严严实实的厢式垃圾车,轻车熟路地往科创东三街上一拐,在门外设立的地磅上称重后,便熟稔地开进了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大门,扬起一阵烟尘。随后,一辆喷水车绕着填埋场及周围来来回回地行驶,车尾部洒出一片降尘的水雾。1点32分,仅仅13分钟,就已经有7辆垃圾车驶入了填埋场的大门。
黑底金字的北神树卫生填埋场招牌后面,竖着三根旗杆,中间最高的一根上抬头能够仰视到高高悬挂着的五星红旗。旗杆背后,就是覆盖着绿膜的高耸垃圾山,高度早已经远远超过了旗杆的顶端。旗杆一侧,一块LED的显示屏在滚动播放着一系列的数据,硫化氢检测值、氨检测值、臭气检测值……
李腾,36岁,今年年初上任的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长。开上面包车,李腾带着记者向巨大的垃圾山上爬去。
从铺好绿色厚膜的垃圾山山顶向下眺望,只见运到这里的生活垃圾被垃圾转运车轰然倾倒在绿色小山的工作面上,烂菜叶、西瓜皮、塑料袋、包装盒等等垃圾混杂在一起跌落下来。随着垃圾的散落,垃圾挤压后形成的汤汤水水也随之流淌下来,迅速渗入垃圾山中,恶臭扑面。随后,一辆推土机驶来,将垃圾打散推平,再由巨型碾轧机将垃圾压平、夯实。作业面涨起2米后就被推平、压实,用黄土完全将垃圾覆盖。李腾说,这样做不但可以将垃圾的臭味盖住,还能抑制细菌的繁殖,防老鼠。
垃圾山下不过是3级左右的微风,但等爬到山顶,风力骤然增至6级,记者在垃圾山边缘拍照时,一个踉跄差点被风吹到山下去。李腾指着垃圾山外围一些6米到12米高的铁丝网告诉记者,这些叫做防飞散网,遇到刮风,垃圾中的塑料袋会飘得满天都是。垃圾场周围就必须建起1/4圈的防飞网。垃圾里的塑料袋糊在防飞网上,一旦贴满了,连防飞网都能直接被掀翻在地。所以,每次遇到刮风的时候,就得派出专人去防飞网前面专职摘塑料袋,一人一个尖头的大长竹竿,追着塑料袋扎;飘出垃圾场的,挂到外面树上的,人都得跟猴似的上树去摘。“人不够的时候,也不分什么场长、员工、技术员了,我们都得上。”
北神树一共有两个垃圾堆,老的垃圾堆堆体已经有45米高,被防风、防水、防臭味泄漏的厚膜覆盖;新的垃圾堆也已经有22米高,并且还以每个月2米的速度在“长高”。李腾指指记者头顶上说:“到年底,你站的这个地方也会被堆满9米高的垃圾,整个垃圾山的高度会长到54米,那时候就该封场了。”
追踪
北京第一个现代垃圾卫生花园式填埋场
1997年以前,北京的垃圾处理还采取的是传统的堆放模式。“怎么堆放?就是把城区的垃圾往郊区一拉,自然堆放在河道和空地上,永定河那时候没水了也往里头堆垃圾。从1997年起,北京陆续建起了5个配套的垃圾处理设施,北京的垃圾也开始从无序堆放正式进入了卫生填埋时代。”
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德国人帮忙援助建设的,1997年开始正式运行,占地面积33.76公顷,原设计使用寿命为13年,每天可以处理垃圾980吨,总填埋高度为54米,设计的总填埋容量464.7万立方米。北京自此有了第一个现代垃圾卫生填埋场。
2007年,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投入使用10年后,陈鹏被从技术部门调到北神树担任场长,这一待就是5年多。如今,陈鹏已经是北京环卫集团运营公司填埋事业部部长。
“我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只有一座25米高的老堆体。”回忆起5年前的北神树,陈鹏陷入了沉思。“你要看我们北神树早期的照片,这窗户前边就跟原始森林似的,那时候北神树可是花园式填埋场。整整一条立体的绿化体系足有80米宽,高的树、矮的灌木、地上的草皮、点缀着各式的花朵,还有一个喷泉,别提了,特漂亮。2008年以前都是这样。那树还不是十年八年的小树,都是这么粗的大树。”陈鹏比划着自己的腰,这么粗,都是垃圾场还没建之前就有的老树。
封场
不堪重负勉强维持至年底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2007年之后,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逐渐趋于饱和,填埋垃圾的地方越来越不够用。到了奥运会前夕,北京进入建设高峰,运到北神树的日处理垃圾量甚至能够高达2000多吨,比标准设计的一倍还多。原本能坚持到2013年的垃圾堆老堆体到2008年的时候就再也不堪重负,北神树迫不得已只能采取分流措施,将垃圾分流到附近其他的垃圾填埋场。
坐在北神树的会议室里,窗外早已经不见了陈鹏口中森林一样美丽的花园。临着窗根儿是一条仅能容一辆面包车通行的道路,路的另外一端紧贴着的就是高耸的垃圾山。办公室离垃圾山有多远?“大概也就有个15米吧。”但据记者目测,似乎还不足15米的距离。
“全国所有的填埋场,都没有这样的。人家外地的填埋场,从生活区到填埋区,开着车都得走老半天呢。”陈鹏无奈地表示,填埋区和生活区之间应该有一个隔离地带,按照规定,这个隔离区的宽度应该是50米到80米之间。2010年底,不堪重负的北神树只能将80米宽的隔离区全部变成了新的填埋场,扩容容积109万立方米,预计可以增加填埋场使用年限3年。“别看增加了109万立方米,但是看看现在这个情况,又快不行了,又要满了,顶多撑到今年年底。”
“建一个垃圾填埋场远比盖一个楼要难多了,填埋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变’。山一样高的垃圾堆里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各种变化、各种反应,每天都不一样,非常不好测定。即使以后封场了,垃圾堆内的反应变化依然不会结束。”陈鹏告诉记者,封场后,北神树将从现代卫生填埋场向现代生态填埋场转变,对北神树进行环境的生态恢复,铺草皮、种植侧根系的灌木、种花,从外观上看,北神树的垃圾山将变身成一座铺满绿色植被的景观山。
整个北神树一共有员工130多人,那时候,差不多一半的员工将被转移到其他的填埋场工作,而另外一半员工仍然会留在北神树对垃圾山进行后期管理,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工序会继续为景观山提供水源,垃圾场的沼气发电高峰期最少也将持续10至15年。
难点
全市7座垃圾填埋场
两三年内将填满
生活垃圾处理缺口大,现有设备普遍超负荷运行,垃圾管理不到位。记者从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了解到,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为17530吨/日,与生活垃圾产生量17700吨/日较为接近,但存在各处理设施负荷不均的情况。来自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8座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最高的负荷率达到246%。包括北神树在内,全市共有7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将会在2至3年的时间内填满封场。
应对
2015年70%生活垃圾
资源化处理
到2015年,北京70%的生活垃圾都将采用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方式,填埋处理的比例将降至30%。
根据北京市刚刚公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规划,到2015年,北京的生活垃圾将新增日处理能力13150吨,关闭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共300吨/日)。其中,在“十二五”时期,将加快推进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朝阳生活垃圾处理厂焚烧中心、海淀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顺义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焚烧二期)、京东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期)、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厂、丰台垃圾综合处理厂、焦家坡垃圾综合处理厂等36座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渗沥液处理设施及5座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和生化处理方式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4000吨。
(记者 张楠)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