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烟气脱硫特许经营众望所归

2009-08-18 12:02:27  

  如何获取动辄上亿元的脱硫工程建设资金?如何确保脱硫工程的正常运行?怎样提高工程的脱硫效率?这三个问题曾让电厂的经营者头疼不已。随着火力发电厂脱硫装置特许经营BOT模式的出现,这些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近日,在“2009(香港)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说明会暨经贸洽谈会”的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山东省三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初与新加坡香港凯亚控股有限公司代表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随着总投资1.4亿美元,合同外资1.2亿美元的烟气脱硫BOT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山东省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BOT模式正式拉开帷幕。
  脱硫市场呼唤新的烟气脱硫工程建设模式
  工程投资巨大、运营人员不专业、脱硫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的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主要采用EPC模式,即设计、采购和建造。也就是说,脱硫公司全面负责项目的设备和施工;电厂负责筹集脱硫工程建设资金和脱硫设施建成后的日常运营。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脱硫工程投资动辙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巨大的资金投入给各电厂带来沉重的压力。目前,国家虽然已对采用脱硫技术的电厂实行上网电价补贴,但部分电厂认为脱硫电价补贴不足以抵消电厂的脱硫成本,“建得起脱硫设施,用不起脱硫设备,还要背负越来越重的包袱”成为很多电厂头疼的问题。因此有的电厂一边享受着政府的脱硫补贴,一边将脱硫设备时开时停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由于电厂的运行维护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脱硫公司又不参与脱硫设施建成后的运营工作;因此,设备不能适时灵活地加以调整,无法实现最优化运行,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造成了能源浪费,甚至有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因为无法及时处理,而影响到电厂的正常生产运营和二氧化硫的达标排放。
  另据了解,因为脱硫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国内上规模的脱硫公司已超过200家。目前脱硫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以上,工程造价也大幅度降低。30万千瓦及以上新建火电机组的烟气脱硫工程每千瓦造价已由2001年的800~1200多元降至2005年底的120~150元左右。因此,脱硫公司的低利润造成的恶性竞争,导致建成的脱硫工程投运后达不到设计指标,不能连续稳定运行。
  这一系列问题表明,传统脱硫工程建设运营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脱硫行业的发展,必须在污染治理机制上实现创新,呼唤新的脱硫工程建设模式的出现。
  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让电厂吃上“定心丸”
  将电厂脱硫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交由专业化脱硫公司承担
  上马脱硫工程,不用电厂掏钱,每年还节省了一笔数目不菲的排污费;建设不用电厂操心,能够按期完成;运行勿需电厂负责,保证达标排放,这对不少需要建设脱硫工程的电厂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而烟气脱硫特许经营就是这个“大馅饼”。
  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和指导下,以国家出台的脱硫电价及相关优惠政策为基础,将电厂脱硫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交由专业化脱硫公司承担,实现二氧化硫削减任务。
  记者了解到,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方案,在特许经营的模式下,脱硫设施用地由发电企业无偿提供。脱硫副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由专业化脱硫公司全额享受。与脱硫设施运行相关的水、电、汽等按厂用价格结算。
  由于烟气脱硫BOT项目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而回笼资金的时间却比较长,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很容易造成脱硫公司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如果因为资金不足或者技术不过关,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话,没有实力的运营企业就难以承担其中的责任认定和赔偿。另外由于火电厂脱硫设备的稳定性要求远比污水处理设备高,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烟气脱硫效果,甚至将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因此单凭脱硫公司的实力进行上亿元资金的BOT模式合作,让电厂难以放心。
  但此次,雄厚外资进入国内脱硫市场,无疑为火电厂和脱硫公司吃下了“定心丸”。
  BOT模式也不是百试不爽
  脱硫系统安装、设备生产、脱硫技术等领域缺乏相关的行业建设制造标准,致使市场上脱硫设备的脱硫率、稳定性等指标参差不齐,不利于烟气脱硫BOT模式的发展
  有专家称,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机制,一是有利于提高脱硫工程质量和设施投运率。脱硫设施能否长期、稳定、高效运行与脱硫公司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由脱硫公司承担建设和运行,必将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发挥脱硫公司专业化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脱硫设施投运率;二是有利于加强对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的监管。电厂从其自身经济利益和环保法律责任的角度,将会积极参与监督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主动配合执法部门监管;三是有利于促进电厂集中精力抓好主业。专业化脱硫公司承担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不仅减轻了电厂的投资压力,减少了维护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也降低了由此产生的管理、培训、日常维护成本;四是有利于脱硫公司的发展壮大。采取特许经营后,脱硫公司更加专业化,服务经营范围会逐步扩大,融资能力逐步增强,有利于做大做强;同时,脱硫公司为提高经济效益,必将努力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化脱硫技术的产品。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新机制,将有力促进脱硫公司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为全面提升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BOT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从烟气脱硫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层面上初步解决了电厂二氧化硫达标排放、脱硫系统正常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脱硫系统安装、设备生产、脱硫技术等领域缺乏相关的行业建设制造标准,致使市场上脱硫设备的脱硫率、稳定性等指标参差不齐,不利于烟气脱硫BOT模式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针对目前国内的脱硫市场现状,为促进烟气脱硫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做脱硫公司与电厂的“红娘”,为他们牵线搭桥,推动烟气脱硫特许经营BOT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壮对记者表示,希望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建立试点,为全省的烟气脱硫治理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背景资料
  为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确保实现“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目标,2007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原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方案》。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依托五大电力集团所属电力企业展开。2008年1月18日,首批11个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项目在北京签约,电力企业负责人和7家脱硫公司签订了烟气脱硫特许经营合同,标志着火电脱硫特许经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