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减排极限目标,中国企业亟需关键点突破》的新闻。该报道专门对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进行了采访。
该报道指出,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这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胡兆光就此表示,中央提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是非常有魄力的,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很有难度。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现在正处在需要大量基础建设的时期。其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较大;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1980~2005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了近64%,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美国在1980~1989年能源强度下降了19.2%;意大利在1980~2002年能源强度下降了16.27%;日本在1980~2004年能源强度下降了15.65%。但是,中国若继续维持能源强度快速下降,难度很大。例如:我国供电煤耗已由每千瓦时370克标煤下降到339克标煤,居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能源强度下降做出了很大贡献。显然,我国供电煤耗很难再继续保持快速下降的趋势。
胡兆光强调,其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和10%,这已经是难度很大的目标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能在5年内把能耗减低20%。但是,经过我们的巨大努力,这个目标基本可以实现。应当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极限,目标哪怕再高一点点,都会大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发展权是人权的重要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耗比中国高很多,不能让它们以气候变化的名义来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同日,人民网发表了题为《国家电网专家:中国减排目标已达能力极限》的大篇幅报道,全文刊发了对胡兆光的专访内容。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