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用20多年完成了燃煤电站的脱硫减排,中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为76%以上的火电机组安装了烟气脱硫设备,并且产业规模远远超过了欧洲国家的总和。目前,我国烟气脱硫工程年建设能力超过1亿千瓦,不仅如此,这个行业已经几乎全部被国内企业所主导,国际性公司在中国市场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已经无法和中国企业竞争,这就是中国脱硫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现状。
中国的脱硫产业显然具有强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色彩。这个产业的前景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国内脱硫行业的龙头老大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照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详述了他的担忧与期待。
3年实现国产化
“2000年初,我们的脱硫技术还靠国外引进。这个行业是日本最先试搞的,我们有限参与;是德国人带着我们起步的,龙源环保是最早探索并快速实现国产化的。”孟照杰说起龙源环保的成长历程显得很自豪。
“由于中国电厂的煤质差,煤种变化大,需要适应性强的脱硫设备,引进的国外设备和技术不仅价格昂贵,还有些水土不服,我们只能把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后,加以创新改进,不仅使其适合中国国情,而且迅速把价格降下来。2003年,我们就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和大部分装备的国产化。”孟照杰告诉本刊记者,当年他还只是龙源环保的工程部经理。
“龙源环保不仅成了这个行业的领头企业,还培育了一批脱硫装备制造企业,带动了脱硫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引领了脱硫产业的发展,而且为脱硫设备国产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源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现在很多技术细节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除了获得33项专利外,我们还有一些不申请专利的技术诀窍。”技术出身的孟照杰对此侃侃而谈,“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和推广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资源回收型、副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脱硫、脱硝、脱汞工艺技术。”
“硝烟”之战
市场形成,国产化基本实现,市场竞争开始“硝烟弥漫、诸侯混战”。我国脱硫工程建设中广泛采用EPC模式,俗称“交钥匙工程”。脱硫公司将设施安装到位后即退出,并不参与后期运营,客观上造成电厂尽力压价、脱硫公司恶性竞争,在低价挤压下追求利润的局面。
“由于进入门槛低,一下子脱硫公司遍地开花,市场也开始恶性竞争。”孟照杰告诉本刊记者。
国际上,脱硫工程报价在100美元/千瓦以上,而在国内,脱硫工程EPC报价却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价格一路下滑到65元/千瓦。“一不小心,我们就会丢标。拿到后又是烫手的山芋,赔钱的买卖也要做,没有办法!”孟照杰告诉本刊记者。
然而,大浪终要淘沙。低价项目相继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如部分烟气脱硫装置质量不过关、脱硫设施投运率低。随着国家对环保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脱硫公司的实力、诚信、口碑越来越重要。
记者了解到,客观而言,实现国产化后,在确保可靠性、投运率和燃煤适应性的情况下,国内脱硫工程EPC价格水平,应在120~200元左右才能够支撑脱硫公司较为规范地实施项目和真正脚踏实地地追求技术进步。
脱硫特许经营
值得庆幸的是,也就在脱硫工程无序竞争的“战国时代”,国家开始规范这个行业的秩序。2007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方案》,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开始依托主要的几家脱硫公司展开。2008年1月,首批11个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项目在北京签约,火电脱硫特许经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试点工作周期为3年,今年是收官之年。
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是指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和指导下,以国家出台的脱硫电价及相关优惠政策为基础,将电厂脱硫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交由专业化脱硫公司承担,实现二氧化硫削减任务。
“脱硫特许经营是污染治理机制和盈利模式的一种创新,有利于促进电厂集中精力抓好主业。”孟照杰告诉本刊记者,“但是特许经营盈利很难,像我们这样得到集团支持的脱硫脱硝企业,‘十二五’期间特许经营不赔钱已经是万幸了。这个局面持续下去,很多环保公司如果单抓脱硫,必将难以维系!”孟照杰向本刊记者表示对这个行业的担忧。
目前,脱硫电价加价部分即每千瓦时1.5分(部分地区以各种方法致使上网电价达不到这个标准)和脱硫副产品的销售收入,如硫酸铵、石膏等构成脱硫特许经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脱硫特许经营后,脱硫电价收益并没有全部转到脱硫专业公司。目前,脱硫电价由电网支付给发电企业,再由发电企业支付给脱硫企业,不仅存在中间环节,而且脱硫公司获得正常收益的难度增加,还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
“而这1.5分电价补贴我们还要交税。就好比困难家庭领取补助还要向国家交税。既然是政策性补贴,还要重复纳税,很难让人理解。”孟照杰告诉本刊记者,“另外,脱硫特许经营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盈利和发电企业息息相关。‘市场煤,计划电’这种体制不改变,只要发电不盈利,脱硫特许经营要盈利几乎没有可能。”
孟照杰还分析说,现在脱硫市场急剧萎缩,脱硝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但由于脱硝工艺的特殊性,技术性验证需要一定的时限,无序的不公平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上国家脱硝电价补贴还没有出台,发电企业投入运行的动力不足,因此这个领域无序追求低价的恶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危机感非常强,国家应该在‘十二五’期间有针对性地提高脱硫电价,出台脱硝电价政策,推动脱硝特许经营,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台对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等。”孟照杰建议说。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