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说PM2.5 要先让老百姓听明白

2012-04-13 13:58:20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最近的空气质量提醒中,上海已经在尝试播报“PM2.5”。先是,在申城空气质量由持续10天“优良”转变为“轻度污染”时,首次播报了PM2.5相对于PM10的占比情况。再是,在清明节期间,首次播报了PM2.5试点点位的数据。而且,在这两次播报中,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的专业人士还附加了解释,正是因为PM2.5在PM10中的占比较低,因此,此次污染主要以粗颗粒为主,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空气质量受污染,但不少百姓却感觉天气并没有灰蒙蒙,通透度还可以的原因。

    要在以往,PM2.5未受关注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来自老百姓的感受:“明明感觉天灰蒙蒙的,但空气质量却依然是良好。”“上海空气质量近年来持续得到改善,可为什么市民还常常抱怨空气差?”空气质量专家告诉记者,一方面是现有质量指标与上海大都市空气质量特征不适应,PM2.5主要是影响能见度,而以前的空气质量指标中只有PM10,而无PM2.5,因此才会频频出现空气质量播报与百姓感受不符合的情况。

    两个鲜活的例子,生动地告诉我们:空气质量指标也要“与时俱进”,描述出与百姓感受相符合的空气质量,这也是在空气质量指标中引入PM2.5的必要性。目前,市民点击“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网站上的相关链接进入“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便可看到新开辟的一个专栏“上海市PM2.5试点监测”。再点击进入,可以看到位于浦东张江和普陀的两个监测点数据,其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据上海环境监测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上海已有23个PM2.5监测点,在6月份正式发布PM2.5监测数据之前,还将再添加10个国控点,张江和普陀就是其中两个点,其余8个国控点的PM2.5监测设备争取在4月完成安装工作。这10个国控点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布局的,在布点上考虑到了代表性、人群密集性等因素,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但是,仅仅发布PM2.5数据还远远不够。因为,PM2.5是一门专业的系统科学,作为普通老百姓,即使在这一概念被“热炒”之后,要真正弄懂,还不容易。这就涉及到我们该如何做好PM2.5的科普。解释工作,必不可少,但不能堆砌专业名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如何通过引入PM2.5,来解释清楚“百姓感受与空气质量预报”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PM2.5达到多少算超标?超标意味着什么?如何有效预防?这些都是老百姓想知道的,也是PM2.5数据发布的意义所在。

    笔者相信,只有让每个百姓都真正搞明白了PM2.5,相关环保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推广和落实,上海的空气质量才能真正有所改善。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