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珠三角9市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公布PM2.5等监测数据的站点增至62个。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亦在次日下午开放,让市民了解PM2.5监测。
广东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在开放日中透露,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虽然比其它主要城市群要好,但短期内仍难达标。
钟流举表示,目前珠三角已经有10个省属站点能监测对人类危害更大、更为细微的PM1,但经验表明PM2.5的治理十分困难,我省的空气污染治理必须打“持久战”。他同时提醒,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口罩都难以过滤PM2.5这样的细颗粒物,即使是较为严密的猪嘴型口罩也仅能过滤一部分。
监测到发布半小时完成
PM2.5已经热了大半年时间。但大部分市民对如何监测PM2.5还是“蒙查查”。当天在监测中心楼顶竖立的一个个“大喇叭”采样头,令市民十分好奇。钟流举介绍,与几十年前的手动非连续性监测相比,目前公布数据的PM2.5监测已实现自动监测,从监测到发布半小时完成,每站点逐小时发布数据。
监测的原理是,通过切割头将喇叭状采样口内大于2.5微米的颗粒剔除掉,在这过程中须要反复用气流冲击,最后通过仪器测出颗粒物浓度。
钟流举表示,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雷达探测以及卫星遥测等组成的多维立体监测网。其中珠三角的监测点密度已经达到平均相隔30公里,非珠三角地区达到平均相隔80公里。
已有10站在监测PM1
不过,与PM2.5相比,比其更小的PM1事实上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钟流举说,“微粒直径在2.1到3.3微米,就可以进入中支气管,微粒直径在1.1到2.1微米,可以进入支气管终端,出不来了,1.1微米以下就可以进入肺泡。”
事实上,影响人体健康的大部分是PM2.5里面的PM1,能监测PM1是最适合的,但因为西方开始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的时候,还做不到监测PM1,只能监测PM2.5,目前国际上也没有PM1的标准。“所以我们还是先监测PM2.5。不过这比起此前监测PM10,已经大有进步,基本符合市民的实际感受,毕竟PM2.5中有大约九成是由PM1组成的。”钟流举说。
据他透露,目前珠三角已经有10个省属站点能监测PM。
新国标珠三角难达标
虽然在按新国标的监测上珠三角走在了前列,提前半年完成国家任务,不过治理PM2.5和臭氧,都还要打持久战。
“PM2.5和这几天阳光增多引起的臭氧污染有关,治理起来十分困难。”钟流举说,美国用30年时间将臭氧污染降低了28%,用了10年时间把PM2.5降低了27%。而我国目前仍是全球PM2.5高污染的国家之一,城市月平均PM2.5浓度处于全世界567个城市中的第550到567位之间。
当天,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坦言,“按空气质量旧标准,我国的超标城市比例为11.0%。但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后,我国城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将逐步显现,从2011年部分试点监测城市的监测结果来看,按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PM2.5年均值的二级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多数城市细颗粒物超标,年均值为58微克/立方米。”
而钟流举援引研究数据表示,“珠三角PM2.5的形成1/4来自机动车排放,广州市最近已提出了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其中PM2.5的削减目标是到2016年底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7%”。
新增站点以来
PM2.5未见超标
■相关
阳光灿烂,空气仍然有污染。珠三角新增第二批监测点发布数据以来,PM2.5未出现超标情况,但臭氧却在前昨两日都有站点出现中度污染的情况。
前日有11个监测点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水平,6个监测点中度污染。这些监测点多分布在广州和东莞以及广佛交界地带,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加上十多个空气轻度污染点,前日珠三角有近1/4的监测点臭氧超标。
昨日依然有19个站点出现臭氧超标情况,分布在广州、东莞、肇庆、佛山、惠州。其中超标最多的是东莞的南城元岭,AQI指数为160,它和东莞的东城石井站、广州萝岗的九龙镇都为“中度污染”。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臭氧的前驱物(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城市污染源,这些物质在城市发生光化学反应后,容易随风输送到下风向的郊区。而近日珠三角主要吹南风,而且日照较强,云量少,气象条件有利与光产生化学反应,因而珠三角偏北的郊区臭氧浓度较高。 ●南方日报记者谢庆裕 通讯员 史韵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