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在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研究在业界向来具有极好的口碑。2009年8月20日,《环境界》记者走访了天则经济研究所,就水价问题采访了公用事业改革专家、天则经济研究所公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旭。他认为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造成了大众对水价上涨的不认可。
水价上涨的问题,应该从水价之外来讨论,对于记者带来的水价问题,赵旭开门见山说道。水价上涨并不是核心,核心是老百姓对水价上涨不满意,这涉及到了政府的公信力。老百姓为什么不满意?是因为政府没有把水价问题说明白。水价为什么涨?涨在什么地方?政府给出的答案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消费者从中不能看清楚水价上涨的实质。
信息透明化是水价问题的关键
赵旭提出,水价上涨的问题,应该从水价之外来讨论。水价上涨并不是核心,核心是老百姓对水价上涨不满意,这涉及到了政府的公信力。老百姓为什么不满意?是因为政府没有把水价问题说明白。水价为什么涨?涨在什么地方?政府给出的答案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消费者从中不能看清楚水价上涨的实质。
赵旭认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立场不同。但与另外两者相比,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其发言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水价调整之前,政府都要采取听证会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但是结果是,往往遭到群众的反对。有的地方政府重视这种反对的声音,水价没有涨。但是,原来说企业亏损,要涨水价,那么现在企业不亏损了吗?这样说当初提的要涨价有问题。如果说继续亏损,那接下来怎么办?政府对供水企业有没有补贴?不说清楚,老百姓有疑点。对水价问题就不能认可。
对于高溢价导致了水价上涨的问题,赵旭认为有可能,但是要看合约时怎么规定的。他说,目前我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高溢价的项目,恰恰条件不明确。但是在行业内,这些协议的内容大家都不得而知。
在我看来,应该公开协议。是公众利益重要还是商业机密重要呢?再者说,政府是代位决策和交易,是替老百姓在和供水企业签协议。老百姓有知情权,“你跟我签的协议不让我看?”这个说来有些荒谬,最终的代价就是老百姓坚决不同意涨价。“投资的几个亿政府拿去干什么了,如果说不清楚,老百姓怎么同意涨价?既然是与政府与企业间的秘密协议,那么你们秘密解决就好了,为什么要让老百姓来买单呢?”这个是个死扣,很难解开。但是,协议应该公开。在谈判阶段,因为涉及到竞争,可以不公开,但是谈判结束之后就应该公开。甚至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草案应该公示。
不公开不见得对企业好,有时候越是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反而保护不了,老百姓反而越怀疑。很难想象一个与政府的交易是见不得人的,如果与政府的交易时见不得人的,那么政府是真么样的政府。像美国采购军火的价格都是公开的,我们与供水企业签订的协议为什么就不能公开呢?
从水价构成角度明确水价上涨的目的
赵旭分析认为,出于不同的目的,水价上涨的点是不同的。如果考虑到节约水资源,考虑到水资源的价值,以及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那么调整的应该是水资源费,这与自来水公司的成本和收益无关;如果要回收水利工程成本,对其进行补偿,调整的应该是水利工程水价;如果是为了解决自来水公司亏损的问题,调整的应该是自来水公司对应的那部分供水的价格;如果说为了回收污水处理的成本,调整的应该是污水处理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污水处理费不应该是水价构成部分,因为它是一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这些水价上涨的初衷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说为了促进水资源节约,来实现自来水公司收益的保障。如果是为了解决自来水公司成本倒挂的问题,应该详细公开自来水公司的成本。到底自来水公司为什么会亏损,为什么成本会上升,如果是合理的,老百姓一定会接受的。而且供水企业职工的工资,应该拿社会平均工资,管理费用也应该合理,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而现在各地政府涨价的时候往往是几个问题一起说,既为了促进节约用水,又为了缓解供水企业经营压力,让老百姓一头雾水,难免会对政府产生质疑。
水价首先要覆盖供水企业的合理成本 并不是越低越好
低水价会导致水资源乱用,形成不合理的水资源配置。赵旭认为,水价首先要能够弥补供水企业的合理成本,保证其合理利润。水价在保证供水企业合理利润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觉得水价还不足以让大家节约用水,还不足以体现水资源的价值,不足以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种情况下再征收水资源费,其目的就是促进节约用水。
如果水资源费征收了,交给了政府,而另一方面供水企业还在亏损,需要政府补贴,这种情况并不合理。因为收到的水资源费在“运作”的过程中肯定会“缩水”,这是需要成本的。当然,政府通过征收污水处理费来体现其对水资源的重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要说清楚。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要求的提出,必然要求供水服务网络的扩张。另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了,水质标准也提高了,也需要投资,尤其是原水的水质还在恶化中。不仅自来水设备需要升级改造,管网也需要更新,配套的二次供水也需要一系列的维护。同时,现在提倡的一户一表,计量投资的压力也客观存在。供水企业的成本压力确是很大,但是关键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
市场化与水价上涨没有必然关系
按照常理,市场化应该促进供水企业效率的提升,这样对水价应该是反作用,也就是说会促进水价的下降。但是这个效果在短期内还难以显现。赵旭分析说,在近期或者中期来看,水价上涨的趋势是一定的,但是远期来看,水价应该会下降。
市场化并不会导致水价的上涨,也就是说即使不进行市场化改革,水价也会上涨。
但是,水价与市场化的问题为什么会混到一起呢?这是有原因的。他分析认为,原来政府给供水企业补贴,但是改革之后原来的补贴取消了,这样必然导致水价的上涨。关键是目前缺乏一套考核系统来考核供水企业效率的变化。老百姓看不到,只能从直观感觉,水质有没有提高,报修服务质量有没有改善等等,来评价效率有没有提高。
对于水价上涨的趋势,赵旭分析认为,自来水公司成本所对应的那部分水价在近期、或者中期肯定要涨。虽然管网改造后漏损可能降低了,计量改造后抄表人员减少了,但是与巨大的投资比,近期看这些还是微不足道的。而长期来看,这部分水价会下降。一方面供水企业的效率在提高,另一方面,管网服务的人口也会上升,平均成本会下降。这是一个基本判断的判断。
但是与资源价值对应的那部分水价,即水资源费,一定是上涨的,因为很明显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客观存在,水资源费再下降就等于变相鼓励大家浪费用水,赵旭说。(武红霞)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