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目标
经过全市人民五年艰苦奋斗,抚顺要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初步实现城市转型;建成以石油化工、冶金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以资源深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开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环境更加和谐,城市功能更加完备,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把抚顺建成一个社会诚信祥和、精神奋进昂扬、生活富裕美满、环境优美安定、富有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现代文明城市。
到 2010年,全市要实现六大战略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美元以上,比“十五”期末增长 1倍以上。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 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5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 2.3倍。
结构调整目标:工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 60%以上,深加工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 50%以上,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县区经济总量和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均达到6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
对外开放目标:吸引国内外资金累计达到8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 3.5倍,其中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 10%以上。外贸出口累计达到 3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 1.2倍。
社会发展目标:全市总人口控制在 236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6‰。城镇化水平争取达到70%以上。城镇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参保率均达到省内较先进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
人民生活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000元,年均增长11.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500元,年均增长11.7%。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 17.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25平方米。供水、燃气普及率达到 95%以上,集中供热率达到 78%以上。完成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居民脱险搬迁任务。 生态环境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8平方米。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浑河城市段水体达到国家四类以上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00天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 3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争取达到 100%。
二、战略任务
根据面临的形势和确定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抚顺要集中力量完成六大战略任务。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城市转型。坚持工业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改革发挥存量资产的效能,发展壮大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大力发展股份制、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通过开发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步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的转变。
———加快开放步伐,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尽快融入沈阳经济区。坚持境外、域外引资并举,开创存量吸增量、资源引项目、环境促招商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加快改革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作用。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尽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及公共事业等改革有序展开,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环境整治,塑造城市新形象。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为重点,打造现代城市新形象。加大大气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恢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浑河景观带。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城市发展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通过“西进、北拓、南治、东优”实现城市发展的合理布局。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足东部山区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深化农村税费等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民富、民安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满足全市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先进市。
三、发展重点
为完成“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任务,全市要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规划布局立足于为全市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抓好中部商业中心区改造的同时,通过“西进、北拓、南治、东优”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规划布局。
西进———即城市新兴产业重心向西发展。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区,率先实现沈抚经济一体化。重点推进抚顺经济开发区与沈阳经济的融合,形成集两市产业优势的新兴产业园区,使抚顺西部成为全市新的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
北拓———即城市居住区向北拓展。完成高山路改造工程,搬迁市殡仪馆和抚顺监狱,改造高尔山公园。规划和开发城市新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居民区向城东新区、葛布北沟、将军北沟、高尔山一线及其北部扩展。
南治———即对城市南部进行综合整治。加大对地质灾害区域的生态恢复和土地整治。加强污染企业治理,大幅度减少空气污染。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和矿区土地整理后的土地资源,建设资源深加工产业园区,使抚顺南部成为全国知名的集石化、冶金、煤炭、页岩及其深加工的工业积聚区。
东优———即优化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依托东部地区石化产业基础,围绕百万吨乙烯工程,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长产业链,形成具有国际规模和水平的石化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东部生态保护,扩大森林覆盖率,使其成为抚顺城市绿色屏障和水源保护地。
(二)大力实施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工业强市,发展壮大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大力推进资源深加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的发展战略。
1、发展壮大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
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销售收入 50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 1个,20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 1个, 10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 2个, 5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 3个, 1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 10个,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 1000个。
①石化工业
依托石化工业基础,全力支持“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建设工程,并力争重油裂解制乙烯项目“十一五”期末开工建设,形成世界级石化基地。加快抚顺精细化工基地和催化剂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建设抚顺石化城。到2010年,炼油能力达到1150万吨,乙烯能力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重点扶持中油抚顺分公司、抚顺石化公司、北方化工厂、美亚集团、哥俩好等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②冶金工业
以“两钢一铝”为核心,全面推进环保改造、股份制改造和产业升级改造。努力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开发精品化、专业化、特殊化产品。到 2010年,钢生产能力达到 700万吨,铝生产能力达到 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重点扶持新钢公司、抚顺特钢公司、抚顺铝厂、罕王集团等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③装备制造业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发挥抚顺装备制造业的潜力和优势,以炼化设备、工程机械、电瓷电器、船舶发动机和煤矿电机等产品为重点,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向规模化发展。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重点扶持STX重工、高科电器、中晟集团、煤矿电机、挖掘机、六四零九等企业发展壮大。
2、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
①构筑资源深加工体系
依托抚顺地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石化、钢铝、油母页岩、山区资源四大深加工体系。
一是石化深加工体系。立足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百万吨树脂、60万吨石蜡资源优势,建设规模化的石化资源深加工体系。到2010年,全市精细化工率达到 45%,塑料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石蜡加工量达到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250亿元。
二是钢铝深加工体系。依托特钢和铝合金资源,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机加工产品。到 2010年,钢深加工产品达到50万吨,铝深加工产品达到 1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三是油母页岩深加工体系。结合煤炭工业转型,搞好油母页岩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到2010年,页岩利用量达到1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10亿元以上。
四是东部山区资源深加工体系。依托东部山区资源,以抚顺县、清原县和新宾县为基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到 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 100亿元。
②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围绕四个资源深加工体系,重点建设“两区四园”,完善政策,创造环境,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型产业积聚区。
加快抚顺经济开发区发展。借助沈抚交界的区位优势,依托两市产业优势,使之成为我市承接国内外重大项目的平台。其中高湾地区与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融合,建成以加工业、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区;李石地区与沈阳汪家工业组团融合,建成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区。促使抚顺经济开发区成为我市新的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到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5亿元,年均增长 30%。
创建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石化资源,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内涵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创新服务等园区,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 2006年,先期启动东洲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到2010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 500亿元以上。胜利经济开发区借助矿区大量的土地、厂房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油母页岩综合利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我市再就业基地和煤炭接续产业的积聚地。
建设望花以钢铝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100公顷。重点围绕特钢、铝资源,大力发展合金钢制品、金属器具、汽车配件、机床配件、各类模具等深加工产品。到2010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建设新抚以塑料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00公顷。重点围绕塑料资源,大力发展装饰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农用薄膜、高档工民用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到 2010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 50亿元。
建设顺城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85公顷。重点发展船舶发动机配套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石化配套设备、工程机械等产品,形成集约化的机加工生产体系。到2010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 50亿元。
建设顺城以石蜡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50公顷。围绕石蜡资源,发展工艺蜡、特种蜡和蜡化工等产品,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含量较高的石蜡深加工体系。到2010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同时,围绕山区资源,每个县要规划建设 2至 3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园区。
3、积极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抚顺煤炭工业转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劳动力转移为重点,依托油母页岩、煤层气、土地、厂房等存量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和骨干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油母页岩综合利用、机械加工制造和新型建材等接续产业。到 2010年,矿业集团非煤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努力提高能源、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发挥抚顺东北电网区域中心的优势,逐步扩大发电能力,到 2010年,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 400万千瓦以上。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水泥等产品生产规模,到 2010年,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 600万吨。围绕塑料、钢铝等资源发展新型建材,大力扶持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支柱产业方向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重点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旅游业以生态休闲、红色之旅、满清文化、特色旅游为主线,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在抚顺西部建设并形成一批以皇家海洋世界为牵动,与沈阳棋盘山、植物园等互为呼应、相得益彰的景区。深入挖掘、整合清前史迹和满族民俗资源,建设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为牵动的旅游区。着力开发红河风景区,完善红河峡谷漂流,建设标志性产品拉动型生态旅游区。进一步规划和开发萨尔浒、三块石、关山湖等旅游项目,建设休闲游乐型旅游区。全力抓好红色旅游项目开发,改造和完善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雷锋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进一步完善旅游精品、旅游宣传推广、旅游产业运作和旅游管理体系。到2010年,全市接待旅游者达到9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2亿元,分别年均增长 23%。
2、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围绕工业强市,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促进生产要素集约化、市场化,为工业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培育建设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前甸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西部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改造和完善望花、东洲、胜利、新宾、清原物流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劳动力、技术、人才和产权交易等市场,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改造和完善蔬菜、果品、粮食、医药、建材、木制品等批发市场,规划建设对地区资源深加工有牵动作用的塑料制品、洗涤用品、蜡制品等专业市场及大型生产资料市场。
南站地区通过开发改造,形成以中、高档商品经营为主,集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城市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商业中心。建设改造望花、东洲、高湾、新华、城东新区、胜利经济开发区、抚顺经济开发区、清原、新宾、南杂木等二级商业区。推动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快速发展,由城市中心商业区向社区延伸,促进社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到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50亿元,年均增长 14.5%。
(四)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立足东部山区生态资源,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抚顺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无公害食品计划,制定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标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形成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鹿与蛙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和水果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的扩大。到 2010年,50%以上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80%以上的农产品获得标准认证;形成年销售收入 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2个,年销售收入 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3个,年销售收入 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30个,农产品深加工率达到35%以上, 70%以上的农民收入来源于农业产业化。
2、推进农村城镇化
大力扶持区位优越、基础条件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提高城镇化水平。在抓好清原镇、新宾镇县城建设基础上,规划建设抚顺县县城,搞好南杂木、永陵、大四平、草市、红透山、石文、后安等小城镇建设。引导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小区、商贸小区集中,形成连片发展的集聚效应,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 2010年,全市农民外出就业人数达到 13万人,50%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继续加强以防洪、抗旱和供水、水电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中小河道整治,开展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关山Ⅱ水库等蓄水工程,完成水库除险加固 47座、节水灌溉和灌区改造工程 102项,新建农村自来水工程 1068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0万亩。继续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19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 6400万立方米。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网通达、畅通工程,建设农村公路网772公里,建设贯穿清原、新宾的高速公路,实现村村通油路、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4、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逐步建立农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农村职教中心建设,发展远程教育。搞好县乡文化中心和文化站建设,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屯屯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县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
围绕塑造城市新形象,按照现代化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形成与工业城市相配套的交通服务网络和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抚顺经济和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构筑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构建“两环六射七口、两横三纵、四站四场”交通运输体系。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46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54公里),公路密度 42.2公里 /百平方公里,实现县区通高速公路。公路客运线路453条, 100%行政村通班车。城市公交线路 72条,线网密度 2.8公里 /平方公里。
“两环”即抚顺环城高速公路和抚顺环城快速干道。环城高速公路由三宝屯起向北经高湾、前甸、章党、新太河、碾盘、石文回到三宝屯,全长 90公里。抚顺环城快速干道由三宝屯起向东沿新调整的黑大线至章党,经塔峪、碾盘、平山、千金等回到三宝屯,全长 80公里。“六射”即抚顺地区对外六条重要出口路,分别为抚顺至沈阳、抚顺至铁岭、抚顺至梅河、抚顺至通化、抚顺至本溪、抚顺至桓仁高速公路。“七口”即环城高速公路的七个重要出口,分别为三宝屯出口、抚顺西出口(高湾)、抚顺出口(双庙岭)、抚顺东出口(前甸)、章党出口、碾盘出口、石文出口。
“两横三纵”即干线公路形成的主骨架,主要承担连接抚顺市重要的县际间公路和出口公路。“两横”从北向南依次为规划中的抚北快速干线(起点沈阳境内沈平线沿宝上线至上黄,从上黄再沿方乱线至沈环北线台山)与黑大线(与沈阳交界至与梅河交界)共同构成抚顺北部横线,沈通线(与沈阳交界至与通化交界)构成的抚顺南部横线。
“三纵”从西向东依次为沈环线(与铁岭交界至与本溪交界)、铁长线(与铁岭交界至与本溪交界)、彰桓线(与开原交界至与桓仁交界)。
“四站四场”即便于旅客集散和车辆停放中转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城市公交停车场。分别为扩建市长途汽车中心客运站(北站)、调整抚顺客运站(南站)内部使用功能、新建东洲长途汽车客运站、扩建新宾县长途汽车客运站;新建永寿路综合停车场、河北公交停车场、东林路公交停车场和城东新区公交停车场。
续建抚(南杂木)沈高速公路,新建南杂木至通化高速公路境内 97公里、南杂木至吉林高速公路境内 83公里、辽宁中环线(铁岭经抚顺至本溪)高速公路境内 60公里、永陵至桓仁高速公路境内 30公里和三宝屯至石文高速公路22公里。
2、改善公共设施
①供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扩建将军水厂、吴家堡水厂,各增加 5万吨 /日供水能力,满足城东新区二期开发和高尔山地区改造新增用水需求 ;建设和平水厂,满足城市西部和抚顺经济开发区建设需求;进一步对旧城区管网和运行 50年以上的管网进行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②燃气供应系统建设提高全市燃气供应能力,维修改造河南 5万立方米煤气干式储柜和河北 5.4万立方米湿式储罐 ;加大老城区管网和超期运行管网改造的力度,改造管网 39400米 ,保证供气安全运营。到 2010年,市区燃气供应能力达到12500万立方米。
③供暖系统建设建立以集中供热为主,燃油、燃气、电采暖为辅的供暖体系。围绕抚顺发电厂两台 30万千瓦热源机组扩建工程,建设相适应的供热管网,满足城东新区开发建设需要。新建抚顺经济开发区热电厂,解决该区域无集中供热热源问题。按照城市供热发展规划,提高四大区域的集中供热覆盖面积。
④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建设600吨/日处理能力的城市西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改进垃圾收集清运方式,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不断扩大城市污水收集能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
⑤信息系统建设以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逐步推进“三网融合”。到 2010年,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20万门,移动通讯技术达到 3G标准,移动电话网络容量达到130万户,数据网络实现宽带网市区入户、农村进村,互联网用户达到 55万户。广播电视向数字化转换,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5%。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社保、医保等信息网络平台。
(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基本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1、改善浑河流域生态环境
保护浑河流域内植被、水质和生态,严格限制森林采伐,防止对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完成抚西河和海新河两条支流治理的基础上,加快对浑河城市段的将军河、古城子河、章党河、东洲河、李石河五条支流进行治理。浑河城市段要继续绿化、美化,形成城市绿色景观带。力争在“十一五”时期使各支流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浑河城市段和出市口水体达到国家四类标准。
2、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
严格矿业准入制度,加大矿山开采的监管力度,强化对矿山开采所造成破坏的防治。根据“一区一坑三场”所在位置及地质、土壤条件、排弃物风化程度,建设生态防护绿地、生态风景林、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城市森林公园和工业园区。采煤沉陷区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整理为主线,建成集森林、绿地、湖泊、湿地为一体的生态观光。三个排土场按近期、远期分批规划进行土地整理,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抓紧进行西露天矿坑滑坡治理,制定西露天矿停采后利用和防护方案。到 2010年,“一区一坑三场”土地整理面积4000公顷以上。同时,东露天矿开采不能形成新的地质灾害。
3、建设城市绿化体系
搞好城市森林建设,形成以环城林带为屏障,以工业废弃地和城内园林绿地为依托,以道路、河岸绿带网络为支撑,以小区庭院绿化为点缀,点、线、面多层次的林木植被体系,实现“林在城中”、“人在林中”的城市生态环境目标。突出城市绿化、市民休闲的特点和功能,美化城市环境,重点改造高尔山公园、儿童公园、新屯公园和劳动公园。改造建设市政府广场、体育中心广场等。
4、治理城市工业污染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环保措施,实行全面节约战略。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和产品,加强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管理。重点防治工业生产对水资源、大气的污染。通过过滤循环进行废水再利用,提高企业自身污水处理能力,力争在企业内部实现污水治理及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排放。优化能源结构,通过集中供热、迁移高污染企业,减少烟尘污染,净化市区空气。
(七)推进科技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城市软实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构建人才支持体系。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强化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与创新,把社会事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1、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建设新型产业基地要求,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围绕优势产业及资源开发利用,组织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活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注重发挥抚顺油研、抚顺煤研、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技创新作用,鼓励大中型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在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市场起基础作用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投入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注重社会科学对抚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作用,强化对全市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方针,吸引国内外人才以多种方式向抚顺流动。
2、大力推进教育全面发展
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增强劳动者从业创业能力。普及学前教育,构建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完成薄弱中小学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新一轮九年义务教育达标任务。加快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全市普通高中基本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围绕地区主要产业和就业需求,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积极支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发展壮大,将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和抚顺师专建成技能型高级人才培养平台。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来抚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建立贫困学生扶助机制。
3、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执法监督体系和疫情信息网络。重点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院(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艾滋病、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完善和提高市中心医院、矿业集团总院、市二院和三院等综合性医院及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眼院等专科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就医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合理优化配置卫生资源,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满足群众的不同就医需求。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县级医院和中心、偏远卫生院改造,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4、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新机制,全面实现依法管理程序化、村 (居 )民自治制度化、优质服务规范化、政策推动多元化、综合治理职责化,基本实现人口现代化。全市总人口控制在 236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6‰。
5、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繁荣文化事业,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利用好清永陵等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永陵历史文化名镇等。统筹规划建设文物、档案、群众娱乐等文化基础设施。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努力创作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继续实施文化先进县、文明村镇与社区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升企业、校园、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水平。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扩大宣传规模和覆盖率。进一步做好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等项工作。
6、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
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人人健身、竞技夺金、产业兴体”战略,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 45%。新建健身场所 50处,继续拓展浑河健身走廊,建立市民健身中心和乒乓球运动训练推广中心。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培育、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体育产业。
(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抚顺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建设和谐抚顺。
1、扩大劳动就业
将扩大就业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广辟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十一五”时期,全市城镇实名制就业达到35万人以上,实名制培训达到 10万人以上。
2、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依法扩大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乡从业人员逐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水平,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兑现;完善金保信息网络系统,为公众提供多方面社会保障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助、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3、发展妇女儿童和老年事业
认真贯彻和实施国家、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统筹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重视老年事业发展,健全政府主导、家庭赡养、社会救助、全民参与的老龄事业工作机制,推行新型养老方式,鼓励以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方式建设养老院(所)。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
4、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以人为本,提高住宅建设水平。重点改造使用功能不全的住宅 ,基本消灭简易住房。完成棚户区改造,完善棚户区市政公用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采煤沉陷区居民脱险搬迁全部完成。加快城市北部房地产开发步伐,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区向北拓展。到2010年,城市住宅建设施工面积 9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40万平方米。
5、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
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重点搞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2至3年内社区公共用房、办公经费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制定和实施居民小区地表土无裸露计划。进一步发挥社区功能,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工作机制。全市 90%以上的社区达到市确定的和谐社区标准,争创100个省级标准化社区。
6、努力创建平安社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各种方案、预案,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全面建立打防并重、专群结合、情报制导、精确打击的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全市大局持续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全市煤矿、石化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建设交通信息网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强化国防动员工作。到2010年,全市进入国家平安市行列。
7、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全面深入塑造城市精神。树立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再展抚顺经济的振兴宏图;树立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精神,全面建设诚信抚顺;树立爱家乡、爱事业、爱岗位的主人翁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抚顺老工业基地振兴之中。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执法监督和政法队伍建设。加快法制政府建设步伐,全面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