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200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有关专业计划由省发改委另行下达。
2009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艰巨困难,也蕴含重大机遇。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7%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实施“三个千亿”工程,确保完成政府主导性投资1838亿元和重点建设投资1000亿元。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以“六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建设,力争通过4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全省现代化轨道交通网。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强公路网建设,抓紧实施港口、机场、内河航运等重大项目,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相互衔接。积极推进以核电、电网和天然气管网为重点的能源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千库保安、海塘和堤防加固、水资源保障、重点围涂、防洪排涝等水利重大项目,全面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确定的环保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卫生教育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和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产业等项目投资。加强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和协调推动。抓紧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建设用地资源,着力解决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和占补平衡问题。做好重大项目资金平衡和融资对接,创新融资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抓紧做好项目论证审批、政策处理和组织实施等工作,努力构建有利于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推动消费快速增长。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健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开展“家电下乡”。加大农村水、电、气、路等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城乡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努力保持出口平稳较快增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企业在巩固北美、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中东、俄罗斯、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有重点地组织企业到新兴市场开展商务考察、会展等活动,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市场拓展能力。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加快推动大通关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加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紧缺资源性商品进口,加强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
二、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制造产业振兴。抓住国家制订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把我省石化、船舶、钢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等行业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抓紧编制我省重点产业振兴实施计划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措施,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推动专业市场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建设面向块状经济的研发设计、营销、物流和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先进临港工业,培育一批临港工业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继续实施“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万亿技改促升级计划和企业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落实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政府服务外包,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性消费,鼓励服务业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服务企业和高端人才,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布局优化。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健全三大产业带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动杭州、宁波、温州等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发展,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强中心镇建设,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推动港航强省建设,着力推进港口开发、内河航道改造提升和疏港体系建设,统筹沿海城市产业布局,加强海域和海岛资源管理,积极发展先进临港产业和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产业,建设“海上浙江”。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加大科技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推动产学研联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积极鼓励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共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强化战略思维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决策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产业发展紧缺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落实节能责任制,加快推动节能降耗十大工程,严格执行重点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抓好6000余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健全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落实“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推进低丘缓坡和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农村宅基地整理,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环境保护八大工程,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加强钱塘江流域氮磷污染控制和重点河段监管,加快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加强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制定实施重点污染行业准入标准,禁止新上高污染项目,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飞行监测”,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脱硫改造。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化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积极推进大气、土壤、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加强环保执法监管,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推动开发区(园区)生态化改造。
三、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发展。完善落实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整合运用各类政策资源,推动1500万亩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农产品供给保障和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民增收。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增加农村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完善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三农”投入,推动各类政策资源更多地转化为农民的直接收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推进标准渔港建设。大力推动农民创业就业,扎实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的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和政策扶持,鼓励发展农村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中心村规划,推动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安全饮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欠发达地区、海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加大对困难农户的结对帮扶力度,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海岛和贫困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加快建设“山上浙江”。切实做好对口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服务上海世博会。进一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合作与交流。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深入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
四、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继续推进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杭州市重点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新城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四改联动”改革,健全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开展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嘉兴市、义乌市重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新型户籍制度改革、扩权强镇等改革。温州市、台州市重点推进公平市场准入、金融组织和融资产品创新、海域和滩涂开发利用机制、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等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发展体制改革,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以农村种养业大户和中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支农惠农长效投入机制;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继续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房保险工作。
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提高行政运行效能。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增强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省、市、县联动清理和规范工作,继续推进市级机关内部行政许可职能整合与集中改革,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开展企业股权质押、无形资产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住房、土地承包权、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筑要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格局,深化水价改革,实施燃油税改革,推进环境资源有偿取得和公开交易市场化进程改革,建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经济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五、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稳定工作 把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加强对全社会就业的分析监控,制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政策措施,实施与就业挂钩的企业发展支持政策,引导企业采取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减少裁员。千方百计拓展就业门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积极增加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完善落实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把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扩大到城乡所有创业人员。完善城乡就业公共服务和救助体系,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完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见习制度,引导各类孵化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低成本创业平台。努力扩大招生规模,让更多的中学、大中专毕业生继续就学深造,努力稳定农民工就业。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加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政策衔接,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低保、医疗救助和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等制度,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加强临时救助制度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提高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群体的住房困难,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
切实做好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工作。加快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适当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视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控,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做好全国残运会和省运会的筹备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出生缺陷防控,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风险协调处置机制,严肃查处企业欠薪逃匿行为,推进企业、个人征信建设,引导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价格监测和重要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市场稳定。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全面推进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强塘固房”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附件:200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二○○九年二月十八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0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