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2008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上稳中趋好。
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河流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为82.9%、劣Ⅴ类的比例占7.6%,明显好于全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水平(全国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为55.0%、劣Ⅴ类的比例占20.8%);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优,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汉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洪湖、梁子湖水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水域比例为54.5%,与2007年(50%)相比上升了4.5%。
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9%,比2007年(99.1%)略有上升。比全国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74%)高25.9个百分点。
全省十七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的平均百分率为92.5%,优良天数百分率与2007年(90.2%)相比,上升了2.3%;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的百分率比全国(90.5%)高2个百分点。全省出现酸雨城市比例与2007年持平,酸雨频率下降了2.2%。
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上保持稳定,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71.96,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好于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水平;与2007年相比,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上升了2.84,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略有提高。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2008年,我省水环境监测网的各级环境监测站对全省45条主要河流的105个监测断面、11个湖泊、7座水库、6个城市内湖及5个纳污河渠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
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良好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共计87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82.9%,水质较差符合Ⅳ类、Ⅴ类标准的断面占9.5%,水质污染严重为劣Ⅴ类的断面占7.6%;河流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水环境质量状况有所好转。
主要湖泊、水库中,水质良好符合Ⅱ、Ⅲ类标准的占54。5%,水质较差符合Ⅳ类、Ⅴ类标准的占31.8%,水质污染严重为劣Ⅴ类的占13.6%。与2007年相比,水质符合Ⅱ、Ⅲ类标准的湖库增加了4.5%,主要湖库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
1.长江干流
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优。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长江干流1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均为Ⅱ~Ⅲ类,所有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鄂政办发[2000]10号)确定的功能区划标准。与2007年相比,水质显著上升和水质显著下降的各有一个断面,其它断面的水质类别均未发生变化,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
2.汉江干流
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优。19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符合Ⅰ~Ⅲ类,其中老河口沈湾断面水质为Ⅰ类,78.9%的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其余断面水质未达到Ⅱ类功能区划标准,超标项目为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与2007年相比,有三个断面水质显著上升,有四个断面水质显著下降,其它断面的水质类别均未发生变化,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
3.长江支流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5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的占84。6%,为Ⅳ~Ⅴ类的占9.6%,为劣Ⅴ类的占5.8%。水质符合功能区划标准的断面比例为84.6%,主要污染物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与2007年相比,50个可比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由80%上升为84%,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持平,总体上长江支流水质状况等级稳定在良好。
4.汉江支流
汉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19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Ⅱ~Ⅲ类的占47。4%,为Ⅳ类的占26。3%,为劣Ⅴ类的占26.3%。水质符合功能区划标准的断面占57.9%,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与2007年相比,有2个断面水质显著上升、4个断面水质显著下降(由Ⅲ类降到Ⅳ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持平,总体上汉江支流水质状况等级仍属中度污染。
5.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
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水质优。21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体占90.5%,Ⅲ类水体占9.5%。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为100%。与2007年相比,两个断面水质显著下降(由Ⅱ类下降到Ⅲ类);五个断面水质显著上升(由Ⅳ类上升到Ⅱ类);Ⅱ类水质断面比例由72.2%上升为90.5%,Ⅳ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7.8%下降为0。总体上水质状况等级显著上升,由良好上升为优。
6.丹江口库区干流及支流
丹江口库区干流及支流水质总体为优。5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符合Ⅱ类并且全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与2007年相比水质状况保持稳定。
7.主要湖泊
湖泊水质总体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11个省控湖泊的15个水域中,水质为Ⅱ类的占20.0%,分别为梁子湖江夏水域和鄂州水域、斧头湖江夏水域;水质为Ⅲ类的占13.3%,是荆州市洪湖和斧头湖咸宁水域;水质为Ⅳ类的占40.0%、Ⅴ类的占6.7%、劣Ⅴ类的占20.0%。水质符合功能区划标准的水域占20%。与2007年相比,水质显著上升有3个、水质显著下降的有2个,湖泊水质总体上无明显变化。
11个省控湖泊的15个水域中,有9个水域营养状态级别为中营养,5个水域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大冶内湖水域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洪湖
洪湖水质总体为良。8个监测点位中,水质为Ⅲ类占87.5%,Ⅳ类占12.5%;与2007年相比水质总体上显著上升;排水闸测点达到Ⅱ类功能区划标准,其余7个测点超Ⅱ类功能区划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所有测点的营养状态级别为中营养。
梁子湖
梁子湖水质总体为优。6个监测点位水质全部符合Ⅱ类并且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与2007年相比,水质总体显著上升;全湖6个测点的营养状态级别均为中营养。
8.主要水库
水库水质总体属优。7座水库中,漳河水库、丹江口水库(未计总氮)为Ⅱ类,符合功能区划标准;其它水库均为Ⅲ类,超过Ⅱ类功能区划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和总氮。7座水库中,陆水水库和丹江口水库营养级别为中营养,其余5座水库营养级别均为贫营养。与2007年相比,各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
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为优,3个监测点位的水质全部符合Ⅱ类,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水质总体与2008年持平。二、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
2008年,我省监测网络对武汉、黄石、宜昌、襄樊、十堰、荆州、荆门、鄂州、随州、孝感、黄冈、咸宁、恩施、潜江、仙桃、天门、老河口和赤壁等18个城市辖区内37个水厂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监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全省监测水源地月水质总达标率在99.3%~100.0%之间,全省监测水源地年水质达标率为99.94%,略高于2007年监测水源地年水质达标率(99.1%)。
清江一碗水二水厂水源地水质有1个月超标,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经水厂处理后不影响饮用水安全。
三、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总体状况
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2008年我省十七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率为64.7%。其中,神农架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占重点城市的5.9%;十堰、宜昌、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随州、仙桃、天门十个城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占重点城市的58.8%;武汉、黄石、襄樊、咸宁、恩施、潜江六个城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三级标准,占重点城市的35.3%。
按重点城市日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重点城市空气日污染指数达到优良天数的平均百分率为92.5%,各重点城市优良天数百分率均达到80%以上。十七个重点城市日污染指数达优良的天数在294天(武汉)~366天(神农架、咸宁)范围,其中,神农架、咸宁两市优良天数百分率为100%,其余十五个城市优良天数百分率均大于80%(全年天数的五分之四)。
2、污染特征
(1)污染类型和时间
全省重点城市空气中污染频率较高的月份是1月、12月、2月、5月;污染频率较低的月份是7月、8月。污染频率较高主要是受污染物排放、北方沙尘天气及空气扩散条件的影响。
(2)主要污染物污染水平
影响全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神农架颗粒物年均值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占重点城市数的5.9%;十一个重点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重点城市数的64.7%;五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占重点城市数的29.4%。
影响全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次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恩施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占重点城市数的5.9%;其余十六个城市均达到国家标准。
全省十七个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全部达标。武汉和宜昌两市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达二级标准,其余十五个城市年均值浓度均达到一级标准。
3、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度对比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与2007年(58.8%)相比,上升5.9%。其中,神农架由达二级标准上升为达一级标准;十堰、孝感和黄冈三个城市由达三级标准上升为达二级标准;咸宁和潜江二个城市由达二级标准下降为达三级标准。
十七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百分率与2007年(90.2%)相比,上升2。3%,全部重点城市优良天数百分率均大于80%。其中,优良天数百分率大于80%的城市新增武汉和黄冈两市。四、降水
1.受酸雨影响的城市比例
全省27个城市进行了降水监测,共有18个城市出现酸雨,全省出现酸雨城市的比例为66.7%,与2007年持平;发生较重酸雨的城市(降水pH<5.0)比例为18。5%。全省酸雨区分布集中在宜昌、荆州、恩施及武汉四个城市及周边一带。
2.降水pH值
各市年均降水pH值范围在4.17(秭归)~7.50(荆门)之间。其中,大冶、宜昌、秭归、宜都、枝江、襄樊、监利、黄冈、武穴、咸宁、赤壁、恩施和利川等13个市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
3.酸雨频率
2008年全省酸雨频率为28.8%,与2007年相比,全省平均酸雨率降低了2.2%。
五、城市声环境
1、区域环境噪声
全省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樊、荆州、黄冈、荆门、鄂州、随州、咸宁、孝感、恩施、仙桃、潜江和天门等16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范围在48.7(黄冈市)~58.5(孝感市)分贝之间。其中,孝感、恩施、鄂州、荆门、黄石和襄樊6个城市平均等效A声级范围在55.4~58.5分贝之间,声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十堰和黄冈两个城市声环境质量好;其他8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与2007年相比,14个可比城市中,仙桃、荆州、十堰3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孝感、恩施、荆门和咸宁4个城市有不同程度上升,其它7个城市基本持平。
2、交通干线噪声
全省16个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范围在65.7(孝感市)~74.7(恩施市)分贝之间,其中襄樊、鄂州、荆州、黄冈、天门、仙桃、随州和孝感等8个城市平均等效A声级低于或等于68.0分贝,声环境质量好;恩施市平均等效A声级为74.7分贝,声环境质量属重度污染;黄石市为71.4分贝,声环境质量属轻度污染;其它6个城市平均等效A声级范围在68.1~69.6分贝之间,声环境质量属较好。路段超标率较高的城市是恩施市(92.3%),其次是黄石市(84.5%)。
与2007年相比,14个可比城市中,恩施、咸宁、荆门和孝感4个市交通噪声有不同程度升高;十堰、仙桃、随州、潜江4个市声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其它6个城市与去年基本持平。
六、生态环境质量
1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生态环境状况划分为五个等级,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1.96,生态环境状况良。从各地区来看,神农架林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好,其指数为84.09,然后依次为恩施州(83.31)、宜昌市(82.64)、咸宁市(78.82)、十堰市(78.14),上述5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高于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其余12个地区均低于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的有5个地市州,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4.06%;等级为良的有12个地市州,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5.94%。全省各地市州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属优、良级别。
2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分析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71.96,生态环境质量良,指数值较上年上升了2.84。对比两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评价结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略有上升,但仍保持在良好级别。
全省17个地市州有3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鄂州市下降3.93,仙桃市下降3.23,武汉市下降0.75;其余14个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宜昌市、十堰市、荆门市和神农架林区上升幅度相对较大,分别上升4.50、4.17、4.02和3.75。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