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五大区域战略环评领导小组组长吴晓青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吴晓青指出,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环渤海、北部湾、成渝、海峡西岸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重要经济增长区正在形成。这五大区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支撑区域,在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这些区域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中长期生态安全的总体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演变趋势。
针对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围绕产业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三大核心问题,五大区域战略环评项目将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全面分析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关键资源环境制约因素,深入评估五大区域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研究提出区域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对策,为相关区域环保政策制定及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提供重要依据,为“十二五”相关规划编制及有关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等重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吴晓青强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第一,要充分认识开展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的重大意义。国内外实践证明,战略环评是在发展战略层面促进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开展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探索建立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推动相关区域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通过开展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对环境与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利用与管理,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和规模的科学依据,有利于构建我国区域发展的理性模式与格局。通过开展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从生态安全角度重新审视五大区域的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和评价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不利环境影响和潜在环境风险,对确保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及全国的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在产业发展和布局方面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的禀赋条件,制定区域化的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形成合理的产业地域分工,是对国土资源精细开发、关键区域精细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也可为全国其他区域开展类似工作提供范例。
第二,要全面推进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各项工作。要尽快落实组织机构和技术团队,请各省环保部门积极推荐技术实力较强的地方科研院所和环评单位,作为子项目的主要参加单位,共同组建一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作高效的技术团队。要抓紧做好实地调研和方案论证,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和前期调研情况,抓紧编制分项目和子项目的技术方案,在3月底前完成技术方案专家论证。技术方案要紧密围绕五大区域战略环评的工作目标,既要关注共性问题,更要关注特殊问题和典型问题,既要关注行业特点,更要关注区域环境特征,既要关注当前的环境影响,更要关注中长期的环境影响。要全面做好进度控制和过程管理,建立顺畅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科学设定实施进度和关键节点,及时组织进展评估和阶段总结,切实加强保密管理。要切实注重思路创新和成果应用,按照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总体要求,敢于尝试,勇于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项目成果的总结和提炼,科学筹划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三,要切实做好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相关地方和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精心组织,加强沟通,合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项目涉及众多地方、部门和科研机构,协作性强,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子项目负责人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定期评估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等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建立完善的协调和会商机制,按照研究确定的项目工作方案和进度要求,定期组织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优质、高效完成。要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科研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成各类技术资源,联合各方面技术力量,集成高效的技术网络,确保项目成果能够反映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质量和水平。
吴晓青要求,与会人员要以五大区域战略环评项目实施为契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全面做好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五大区域战略环评项目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和渤海、北部湾、台湾海峡等重点海域,涵盖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10多个产业,项目实施时间为2008年8月~2010年6月,2009年为项目的重点攻坚阶段。
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负责人主持了会议,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地方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项目主要技术承担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五大区域战略环评领导小组成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方案。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