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内容详细

2040年中国生态可能实现良性循环

2013-03-05 09:54:35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以年均9.9%速度增长,从一个贫困落后的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收入国家,完成了惊人一跳。另一方面,中国环境状况每况愈下,尚未摆脱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藩篱,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呈现出高污染,重蹈了当年发达国家的覆辙。”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原全国人大环资委研究室办公室副主任骆建华如是说。

    骆建华认为,中国未来需要完成三个阶段性任务,才能真正跨入生态文明的门槛,从而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2020年:跨越污染排放拐点,实现污染物排放负增长;2030年:跨越环境恶化拐点,实现环境质量全面好转;2040年:跨越生态退化拐点,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未来中国大气质量真正好转,至少还需要20年。

    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

    《21世纪》:今年年初以来的雾霾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让很多人反思中国环境的整体质量状况,你如何看待我国现在的环境形势?

    骆建华: 从环境与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生态环境承受了三次比较严重的冲击波:第一次是发轫于1980年代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二次是199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第三次是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重化工业急剧扩张。这三次冲击波一次比一次迅猛,一次比一次强烈,并相互叠加,终于使中国环境污染走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中国新的污染问题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

    《21世纪》: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这将促使各地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你对未来中国的环境形势有何预期?

    骆建华:从欧美和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经验看,改善环境质量,首先须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排放量有计划、分阶段减少,为环境质量的最终改善打下基础。考虑到2010-2020年,中国经济可能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中速增长期,人均资源消费量比如人均钢材、人均水泥消费量陆续与经济增长脱钩,重化工业扩张势头有所遏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将加快。加之环境标准加严,环境执法力度加大,企业治理污染的投入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强化环保公共服务职能。

    综合考虑以上有利因素,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将会陆续达到峰值点,污染排放全面下降的时代将会到来,从而实现污染控制第一个战略目标。

    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如能陆续得到控制,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如何下降,也就是中国环境质量何时出现好转。我们认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真正好转,并达到欧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PM10年均浓度40μg/m3-50μg/m3),还需要20年时间。

    理由是,今后20年如果中国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能够保持中速增长,人均GDP年增速假定为3.39%(取1978-2010年中国人均GDP增速6.78%的1/2),则2030年中国人均GDP可达到1.4万美元左右(1990年美元,PPP),刚好落入PM10年均值在欧美标准之内。到2030年,中国江河湖泊治理也经历了将近35年历程,根据英国泰晤士河和日本琵琶湖的治理经验,江河湖泊污染治理大致需要30年至40年,由此可见,我们有信心在2030年将中国江河湖泊污染治理成功。故此,可以说中国到2030年环境质量将步入全面好转时期。

    2030年中国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环境状况开始全面好转,为改善生态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考虑到生态系统恢复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其治理难度要高于污染治理,我们预计2040年中国生态系统将有可能实现良性循环。

    提出污染物总量减排时间表

    《21世纪》:你刚才提到,预计2030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将达到欧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这一时间表是如何估算出来的?

    骆建华:欧美国家基本上在1970-1990年这20年间控制SO2、NOx等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1990-2010年这20年间控制PM10和PM2.5等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效果,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与其不同,因而污染控制能力还相对薄弱,加之产业结构偏于重化工和制造业,致使环境质量较差。

    目前,中国人均GDP按汇率计算刚刚超过5000美元,按PPP计算,也刚刚达到8000多美元,相当于美国1950年代初期、西欧1960年代初期和日本1970年代初期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9年91个国家PM10年均值数据,并根据世界经济史权威专家麦迪逊网站公布的2008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数据,我们做出了PM10年均浓度与人均GDP之间关系图。该图显示,若达到欧盟PM10年均浓度40μg/m3标准的国家,人均GDP一般在1万美元至1.5万美元(1990年美元,PPP)之间。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真正好转,并达到欧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PM10年均浓度40μg/m3-50μg/m3),还需要20年时间。

    《21世纪》: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遏制环境污染的根本性措施,你对国家未来的环境减排战略有何思考?

    骆建华: 2015年国家在制定“十三五”环保规划时,应通盘考虑主要污染物减排时间表,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各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程度以及减排技术条件,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

    建议减排时间表为:2005年SO2、COD(已实施),2010年NOx、NH3-N(已实施),2015年PM10、CO、VOCs、NH3、大气Hg、TP、TN,2020年PM2.5。

    具体减排量以2010年为统一基准年,排放量为全口径统计,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和集中式,建议到2020年,与2010年相比,各主要污染物减排幅度:SO2、NOx、COD、NH3-N四个指标减排20%,PM10、CO、VOCs、大气Hg、TP、TN六个指标减排10%左右。到2030年,与2010年相比,各主要污染物减排幅度:SO2、NOx、COD、NH3-N四个指标减排45%,PM10、CO、VOCs、PM2.5、大气Hg、TP、TN等七个指标减排30%左右。

    《21世纪》:实现上述减排目标,意味着环保投入的增加。那么,你预计到2020年实现污染物排放全面下降的目标,将需要多大的投入?

    骆建华:过去10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在1%-2%之间,有效抑制了环境污染急剧蔓延,SO2和COD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呈增长之势,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这说明,现有环保投入幅度还不足以遏制环境污染。今后10年,若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应提高到2%-3%,10年之内大致需要投入10万亿。

    《21世纪》:这么大的投入,资金主要从哪里来?

    骆建华:第一,加大政府环保投入。建议未来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投资每年应达到2000亿元,10年累计投资2万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其主要来源: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以及排污费等。政府环保投入来源除以上已有渠道外,建议每年从新增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污染治理和环境建设。

    第二,加大企业环保投资力度。主要是两类企业,一类是排污型企业,2011年环保投资达到2556亿元,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中占到42%。就工业治污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看,2000年-2002年达到投资高峰,其比例高达10%-11%以上,接近日本1973年至1976年的企业投资水平,但其后一直保持在2%-3%左右。根据美日两国经验,企业治污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一般在5%-7%,可见中国企业治污投资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类是环保型企业,在2002年公用事业实行市场化改革后,这类企业投资明显增加,特别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加大银行绿色信贷力度。银行应实施环境优先的贷款体系,发挥环保融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实施赤道原则,将环境政策审查作为信贷审查的重要内容和前置条件,增加贷款项目环境绩效考核,优先支持环境绩效好的贷款项目。对于污染防治项目,借鉴国外经验,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实行贷款浮动利率等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落实收费权质押等项政策,为污染治理融资提供更多的创新金融产品。


 

人民调解委员会 【更多】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