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相继发布。这两份文件,既强调了节能的重大意义,又重点介绍了工业和居民节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大至产业节能,小到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签字笔等细枝末节。
近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重大举措。但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过去两年,全国节能指标仅完成了1/4,今后三年每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需要达到5%以上,才能完成“十一五”规定的节能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能源保障面临挑战
8月初,产煤大省山东传来“电荒”的消息:受电煤短缺及煤炭质量下滑等因素影响,从5月13日至今,山东省供电形势持续恶化。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来,供电紧张的局面更为严重。7月29日,山东电力最大缺口1022万千瓦,接近电力需求的1/3。
遭遇能源保障问题的不只有山东省。人们不会忘记,春节期间,为解决南方许多地区电煤供应告急的问题,国家紧急组织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区开足马力生产煤炭,紧急安排铁路、港口运力,解决东南沿海许多地区的“燃煤”之急。
上个月,为了遏制发电用煤价格过快上涨,让电厂买得起煤,确保百姓生活和企业生产用电,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加强和完善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提高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查处煤炭生产企业违反政府限价、擅自提高价格等行为。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国内外能源价格倒挂严重,部分发达地区成品油供应紧张,司机往往苦等数小时也加不到或加不满油。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对世界政治、经济、外交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能源问题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争端的焦点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虽然我国能源生产高速增长,2001年达到14亿多吨标准煤,去年猛增到26.5亿吨,年增长率一度超过16%,但仍无法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3亿多吨石油中近一半需要进口,且进口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国际油价一年来价格翻番,增加了我国的经济负担。
浪费触目惊心
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石油和电力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能源消费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平均水平低15%~20%,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低效电机及相关设备、低效照明产品仍在大量使用,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不足5%,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景观照明以及家庭用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
据有关部门估算,如果我国汽车燃油能耗赶上欧洲平均水平,那么,一年可以节约大约2000万吨成品油,价值至少1000亿元人民币。
煤电油气运供需形势比较严峻是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凸显和激化的结果。它表明我国煤炭工业已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火电发电能力,能源工业已难以支撑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
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装修装饰追求豪华,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产品过度包装等,不仅造成需求的不合理增长,而且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加重了环境污染,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在国际油价飞涨的今天,购买油耗低的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已在全球蔚然成风。然而,今年4月,在我国汽车销售整体放缓的情况下,以“油老虎”著称的高油耗SUV(运动型多用途车)同比猛增40%以上,各种大排量豪华汽车、跑车也大幅度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节能技术、产品相继问世,我们长期使用的产品和设备成为高耗能产品。以电灯为例,如果将我国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高效节能照明灯,每年可节电600多亿千瓦时,接近三峡电站现在全年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22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万吨。
据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赵小平介绍,我国这几年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2006年降到了1.17吨标准煤,2007年又降到了1.06吨标准煤,但仍相当于美国的2倍、欧盟的4倍、日本的8倍。距离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甚远。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特别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物质的消耗,即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投入,而不是依靠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赵小平说,前几年我国电力行业平均每千瓦时发电煤耗为370~380克,2007年为357克,虽已下降了20克左右,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310克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38.4%。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迫切需要在煤炭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上取得突破。
全民节能应从点滴做起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能源为头等大事。
现代人从早上起床打开盥洗室的电灯,就开始消耗能源了:洗涮用水的生产和输送,使用的餐巾纸,吃的早餐,甚至食品的包装,出门搭乘的汽车等交通工具都需要消耗能源。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在悄然增加,特别是大量一次性产品的出现,已经到了能源、资源和环境难以承载的地步。
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节俭文明的社会风尚,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共识和重大战略任务,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为此大力呼吁并身体力行。
在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一家公司向参会的代表和记者赠送了一方手帕,呼吁大家洗手后用手帕擦拭,而不使用免费擦手纸。论坛创始人之一的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来到青年领导人论坛,这位80多岁的老人从一张凳子下拿起被人扔掉的半瓶矿泉水,请大家把没有喝完的水放在口袋里带回去,“我们要节约能源资源──矿泉水的生产运输要消耗能源,矿泉水瓶也是用石油生产的!”
知名钢琴家孔祥东更是语出惊人: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拖鞋用完就扔太可惜。他家里有两百双这样的拖鞋,用过的洗后接着用。
今年节能减排招贴画大赛作品中,一幅名叫“举手之劳”的获奖作品赢得了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的赞扬。画面上,液晶字样“25度”被加上一段,变成“26度”,即国家倡导的夏天空调温度最低度数。据测算,虽然只有一度之差,但可以节电10%。
这些不起眼的点滴小事蕴藏着巨大的节能空间。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对节能行动列举之详,为“红头文件”所罕见:从每周少开一天车,到夏季公务活动着便装;从提倡单位、家庭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到及时关闭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减少待机能耗,真可谓事无巨细。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我们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今天,我节能了吗?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