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9 11:52:29
今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同比增长9%,促进郊区、城南、西部等地区加快发展;将研究提出有利于人口有序增长的产业发展政策;严控中心城区新增公共服务资源……针对大气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等社会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发展改革和财政工作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一一作出详细解读。
出台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政策
大气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等社会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今年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将占据重要位置。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同比增长9%。在资金安排上,将突出调整投向,集中力量解决大气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等社会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加突出城市功能协调和布局优化,促进郊区、城南、西部等地区加快发展;更加突出政府引导,坚持公共领域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社会投资。
同时,本市将大力发展符合首都功能性质的优势产业。总体方向上,提高节能、排污、用地等准入标准,一产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生态功能;二产逐步退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一般性制造环节,加快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三产要从规模数量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
在主要产业方面,本市将进一步巩固首都科技、金融、文化等产业优势;研究出台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政策,促进本市节能环保产业走向全国;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教科文卫体等非基本公共服务业指导意见,推出一批市场化试点项目。加快退出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推动服装批发、小商品、建材等市场业态转移、调整、升级。
23座立交桥区治理积水
人口、大气、交通等城市发展难题迫在眉睫,今年北京市将从首都功能定位要求出发,针对难题一一破解。
“本市今年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建成西郊蓄洪工程,完成23座立交桥区积水治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落实天然气、电力、成品油等能源年度计划,保障能源运行安全。完成30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确保用上南水北调来水。
同时,本市将全力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将研究提出有利于人口有序增长的产业发展政策;建立人口季度分析联系会议制度。市发改委还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努力使常住人口增速明显下降。
为改善空气质量,今年本市将继续推动4100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实现五环内基本取消燃煤锅炉房,加快农村优质煤替代,实现全年削减燃煤260万吨。同时,调整退出300家污染企业,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本市将大力推进中心城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轨道交通2015年调整版全部开工,新增通车里程62公里。加快完善城市骨干路网,建成广渠路二期、马家堡西路南延。同时加快实施32条微循环道路建设,建成通州北苑等P+R停车场,打通交通堵点。
公共服务向城南和西部倾斜
首都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将推动绿化造林向六环内、新城、重点功能区集中,基本完成百万亩造林主体任务。建成市级绿道200公里,推进京密引水渠绿道等5条放射线绿道和3条新城绿道建设。建成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及南长河等城市休闲公园。扎实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本市还将加强永定河等流域生态治理,加快建设高碑店、小红门等再生水厂,全面启动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鲁家山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同时,完成10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6500万平方米供热计量改造。
在民生领域,本市今年将推动60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继续推进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5万个中小学学位。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建设非营利性医院,推进一批社会办医项目落地。
此外,今年本市将严控中心城区新增公共服务资源,增量资源优先向城南、西部、城乡结合部、农村、大型居住区布局。加快人民医院回龙观院区、天坛医院迁建、同仁医院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扩建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