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1 11:40:42
《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对于市民关心的垃圾收费问题,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总工程师唐家富表示,不急于推出收费政策。
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被正式引入,可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水土不服的症状。有些是分类概念不清,还有则是运输企业直接混运本已分类好的垃圾,挫伤市民积极性。据了解,这次立法在总结以往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延续了四分法并加以微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面对着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垃圾分类的一开始,各国和地区都遇到过难以推广的情况,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习惯了将垃圾一并仍在垃圾桶内,如何把他们的习惯纠正过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看日本的成功经验,在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居民,扔垃圾已是一件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并已形成规矩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已经做得非常细致的事情。为了减少垃圾,增强回收利用,日本各地纷纷采取新应对措施。为此,政府还特别发送给各地市民垃圾分类手册,指导他们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从目前的请款来看,在硬件还远不能与日本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还是在软件上,即在于政府和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上,在于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上,也在于每个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真细致精神和环保节能意识上。只有从硬件上保证垃圾分类环保的可操作性,从软件保证每个人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才能真正可能将生活垃圾分类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