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保部发布了今年的预算报告,不出意外,此前国务院刚刚印发的“水十条”推动了今年环保部预算的调整。数据显示,今年环保部将为水污染综合防治预算支出1421万元。这项支出重点用于地表水、跨界河流及湖泊水库等流域水体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试点示范。
长期以来,水污染治理和节水都是需要长期、大规模资金投入的重要环保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生态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为北京商报记者举例称,仅污水处理厂这个最普遍的治水项目,单个投资规模都要在亿元以上,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也并不罕见。因此,有机构测算,我国要达到“水十条”制定的2020年目标,需要投入4万亿-5万亿元,其中,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投入约1.5万亿元。
专家为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虽然表面上来看,人们会觉得环保部今年为水污染治理只支出1000多万元,略显保守了一些,能否拉动足够的社会资本投入也受到质疑。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今年的环保部预算实际上是将水污染治理等相关项目拆解了,比如,其中明确,今年环保部将支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经费4.1余亿元;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及环境管理费用4506.93万元等,而水污染综合防治的1421万元支出,其实更多地是针对水体状况调查试点以及监管等方面,由此可见,环保部将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更多地扮演基础数据信息调查、监管、治污技术鼓励、试点探索等方面的角色,倾向于成为一位引导者、管理者,主要的治理投入将更多地倚靠社会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从环保部的预算报告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一直被业内称为只是“纸上谈兵”的京津冀区域战略环评今年将正式落地启动。预算报告中明确,环保部今年“打算支出4191万元,主要用于全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与健康调查及评价工作”。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来说,2015年环保部将出资1420万元,在上述三大地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