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2009年国民经济可望进入逐步提速状态

2009-08-02 20:19:13  

  (国家统计局)目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又为我们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从国际上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继续蔓延,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陷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负向影响的恶性循环。市场迅速萎缩,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价格普遍大幅度下降。这就为消除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引进高新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缓解由于紧缺产品形成的经济结构上的瓶颈制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随着国际经济普遍进入不景气状况,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消费结构势必向着有利于我国出口特别是一般贸易出口的方向发展。这些情况是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GDP快速增长的。

  从国内看,我们拥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基本条件。一是我国仍然处在并长期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二是从宏观层面看,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健康良好;三是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负债的平衡状况比较健康;四是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具有明显的大国优势,回旋余地大,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地区、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性,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五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在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方面获得了飞速发展,体系比较健全,形成了巨大的生产供给能力;六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必然地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来防止和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这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的发生。

  因此,新的形势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强有力推动生产增长和推动消费需求加快增长的历史机遇,而强有力的生产供给能力和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的结合,必然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历史机遇面前,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形势大局,坚定发展的信心,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要坚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在加强监管和确保总体安全的前提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国民经济加快增长加以运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总量问题,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决不能放松,同时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要警惕通货紧缩的风险,要加强对流动性的管理

  解决结构问题,说到底也是为了推动经济总量的可持续快速增长。在国际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过去所面临的某些经济结构上的瓶颈制约因素得到了很大缓解,有的甚至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要抓紧形成一批战略产业,二是要抓紧形成一批软战略优势,三是要迅速形成一批战略物资的储备,四是要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缩小地区、城乡差距和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方面尽快取得突破。

  由于存货调整的短期因素影响,以及受金融危机冲击,加工贸易出口受影响较大等因素,使我国就业问题在短期内变得严峻和复杂起来。加工贸易出口减少,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其实有限,但对就业的影响却是实质性的,而且这种影响会通过就业减少进而从居民收入和社会需求方面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一定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千万不能因为短期的就业矛盾而引发社会问题,使短期的不利因素演变成长期矛盾,进而影响经济总量扩张战略的推进。

  为了形成尽快推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环境,一定要下决心提高居民收入的水平,防止由于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导致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尽快解决,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得不到合理调整,我国通货紧缩的状况迟早会要发生。特别在当前输入型通胀可能性大大降低的情况下,更是要把这项工作尽快提上日程。要使收入的增长能够形成3%左右的物价上涨。这样,整个国民经济才能形成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扩张才有可能持久地推进。

  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大规模使用降低利率和财政举债的政策的运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潜在风险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在进一步加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并没有解决。目前货币资金供应短缺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尽管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流动性过剩问题被暂时掩盖了起来。但对流动性过剩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觉。货币政策要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做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综合平衡,使之在总体上和长期趋势上保持协调。

  当前,要着力防止在货币资金紧缺的表象下,过多的流动性在部分行业和部分产品上可能形成的局部泛滥和投机炒作。特别是2009年,在粮食、石油等供给和需求弹性都比较小的重要资源性产品上和资本市场上,特别要防止投机资金在这些领域的过度炒作,引起价格大起大落。为了切实做好对流动性管理的工作,一定要警惕大量流动性由于多种原因滞留在银行和金融机构内部而不能及时落实到生产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严重地存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而且会使货币供求的信息失真,误导决策,并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埋下隐患。同时这种情况,容易形成一方面生产企业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又容易形成大量流动性在部分领域和部分产品上的集中泛滥。

  总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我国经济赢得加速发展的宝贵“中国机遇”。在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经济必将长期处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之中。展望2009年,随着存货调整的完成,国民经济可望重回快速增长状态,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下,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以上的增长目标,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