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韩国企业要来中国找"活路"

2009-08-02 20:19:15  
    “虽然世界金融危机的危害很大,但是中国市场绝对不能放弃。”在韩国国内市场遭遇寒流之际,韩国《中央日报》向韩国企业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朝鲜日报》也感叹“活路在中国”,鼓动韩国企业进军中国内需市场,韩国政府则对此高度重视并研究进军策略,“一定要抓住中国内需市场”的声音远远超过了韩国国内此前对过分依赖中国的忧虑与担心。 

    韩企对中国市场很乐观

    韩国《中央日报》下属的中国研究所和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3月进行的“进军中国内需市场的韩国企业的现状及前景”调查显示,70.8%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有望在1年内恢复,42.3%的企业对今年的业绩表示乐观,有16.1%的企业预测今年销售额仍会增长10%—30%。64.4%的企业认为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有助于韩国企业的经营,高达 84.7%的企业将维持或扩大在华投资的规模。

    据《中央日报》27日报道,中国4万亿元的刺激内需计划,已经开始对韩国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报道称,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韩国掘削机销售也在激增。上个月斗山机械在中国销售的挖掘机约有1500台,与去年同期相比约增加了27%。由于家电下乡,韩国液晶显示器工厂也在开工。受惠于小型汽车优惠政策的实施,现代起亚汽车的中国市场销售量也明显增加。韩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金敬钟(音)也在此前表示:“虽然全球都面临经济困境,但中国国内的很多韩国企业得益于中国政府推行的刺激内需政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改进进军策略

    近日,韩国政府对进军中国内需市场十分重视,计划在3月底前完成对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内容和主要项目的调查,4月份举行面向韩国企业的“战略性利用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方案”活动。韩国知识经济部长25日表示,政府将遴选进军中国内销市场的有潜力的商品种类,进行集中援助。此外,9月份将在北京举行大规模韩国商品展,通过政府预算向900家企业提供支援,并在中国增设物流中心。

    韩国企业认为,他们的主要竞争力体现在技术、服务和品牌知名度方面,在中国内需市场上进行竞争,最有成功希望的领域依次是流通领域(电视购物、百货店等)、汽车,具体如手机等无线通信机器、钢铁制品、汽车配件和家电制品。不过,他们也认识到其最薄弱的领域是流通网络,而且“进出中国的成败取决于技术和流通网络的构建”。《中央日报》分析认为,“大凡在中国内需市场上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自己独自的流通网络”。CJ集团中国法人代表朴根太认为,如果用十年的时间建立自己的流通网络,韩国企业就能稳稳地扎根中国市场。

    中国企业应采取措施

    在金融危机之前,韩国国内很多人担心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将来会受制于人,会承担很多风险。很多媒体和企业抱怨中国人工成本提高,市场管制强化,韩国企业无法生存。近期,这种论调逐渐弱化,关注中国市场的声音多了起来。韩国《文化日报》23日主张“一定要抓住中国内需市场”,《朝鲜日报》则高呼“活路在中国”,麦肯锡上海事务所的顾问迪克西特也对《中央日报》说:“现在唯一能存活的市场就是中国。不仅韩国,全世界企业都在盯着这个地方。”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2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韩国处于国际分工“微笑曲线”的中端,而中国多为低端的贴牌加工,美国、欧洲、日本处于研发的高端位置。因此,韩国企业在技术上较先进,相对于欧美又有价格优势,产品比较适合中国市场。另外,韩国在拓展中国市场上一直不遗余力,对中国市场调查细致而完备,营销网络运作精良,如LG对中国市场的划分细致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江涌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企业得到了韩国政府大力帮助并借助韩元贬值的优势促进对华出口。这种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的做法是不正当的,中国企业应对此采取一些措施。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