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目前显示经济触底回暖的指标有所增多,这尤其体现在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上。比如,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达到4.58万亿元;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并超过50的景气临界点;今年以来A股市场先于实体经济回暖,并成为全球股市为数不多的亮点。
但从宏观经济的一致和滞后指标来看,复苏迹象有待确认。今年一季度,GDP和CPI的同比增速都处于继续下行区间;工业增速为5.1%,仅为近三年来平均增速的三分之一左右;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3%,距年度增长8%的目标尚远。值得一提的是,尽管3月份外贸、工业增速有所好转,但由于时间短和幅度有限,目前尚无法判断这究竟是趋势性好转,还是经济减速周期的正常波动。
做好经济应对预案,适时出台新刺激措施,一方面是由于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相机抉择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则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经济形势变化的复杂性。专家认为,我国去年出台4万亿元投资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揽子计划,是基于今年净出口能保持10%以上增速的预测。如果外需恶化程度超过预期,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则实现“保八”目标的难度将有所加大。相应地,应该及时对经济扩张方案进行加码。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部门还有充足的“弹药”。首先是继续落实先前出台的扩内需一揽子计划,在推进前两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继续公布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证明,这些措施出台的速度快、方向准、效果实。继续予以贯彻落实,有助于进一步夯实经济好转的基础,提振经济信心。
未来如果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首要目标依然是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同时也应力求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新刺激方案在着力点和方式上与已经出台的一揽子计划可能有所不同。
首轮经济刺激措施侧重于加大政府投资,新刺激措施则可能重在激活民间投资和促进消费增长;首轮刺激措施偏重于钢铁、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新刺激措施可能惠及新能源、生物制药、信息通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首轮刺激措施通过大幅度降息减税,以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势头。新刺激措施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使刺激措施更直接地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
具体而言,新经济刺激计划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落实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政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民间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财政乘数效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努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继续完善创业板新规等政策,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金融支持等。管理部门已经表示,密切跟踪经济形势,作好经济形势变化应对预案。这意味着,如果“保八”的阻力增加,新刺激措施就有可能择时推出。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二、三季度我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回暖,不必给经济刺激政策加码,宏观管理部门仍然可以在“调结构”上多做一些文章。比如,考虑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发展民间金融以及促进利率市场化。充分利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的同时提高增长质量。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