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权威专家解释:治霾数据和感官何以不匹配?

2016-10-24 16:25:39  

    治霾数据与民众直观感受间的不匹配,一直是个重要话题。

    截至10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3%,高于8.5%的全国平均水平。

    但公众的直观感受是,今年供暖季还未到,京津冀地区10月份就已经出现两次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的污染过程。

    10月22日,澎湃新闻采访了三位权威专家,在他们看来,“大气十条”制定三年来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确,环保部、中科院、中国气象局和有关科研院所的观测、分析数据都显示,秋冬季节的重污染持续天数和峰值浓度都在下降。

1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只是目前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幅度还没有达到公众通过目测和直观感觉就能区分出来的程度。所以污染物还需要继续下降,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老百姓逐渐会感受到这个变化。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日前也强调,要把今年供暖期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出发点、落脚点。

74城PM2.5平均浓度两年下降23.6%

    贺克斌参与了“大气十条”中期评估。

    他介绍,大气环境质量有没有改善要看两个数据:污染物年平均浓度、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持续天数及峰值浓度。

    从2016年7月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的 “大气十条”中期评估报告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PM2.5、PM10、NO2(二氧化氮)、SO2(二氧化硫)和CO(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和超标率均逐年下降,大多数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

2

    评估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每立方米,相对于2013年的7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23.6%;日均值超标天数的比例由2013年的33.2%降至2015年的20.8%。

    2015年74个重点城市共发生846天次重度污染和238天次严重污染,较2014和2013年降幅分别为28.1%、24.9%以及49.9%、63.7%。此外,京津冀地区NO2、SO2浓度也相对2013年下降9.8%、44.9%。

3

    今年的数据又比去年漂亮。截至10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3%,高于8.5%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下降8.5%,天津下降7.8%,河北下降15.7%,山东下降8.7%,山西下降2.0%,内蒙古下降13.5%,河南下降13.3%。

    然而,近几年的9、10月份,特别是“十一”假期前后,采暖季未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都会频现重污染天气过程。

    中国环科院研究员柴发合告诉澎湃新闻,这个时段处于季节转换时期,在京津冀地区会形成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非常容易产生污染物的累积效应。

    “气象条件不可控,但经过人为努力,我们其实可以看到,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柴发合说。

今年重污染应急措施应更有力、有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0月11日起京津冀地区经历的那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北京俨然“沦陷”,达到这一地区空气质量指数的“高峰”。

    从10月13日开始,华北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但污染气团仍滞留在北京山前地区,同时受本地机动车污染排放等因素影响,以及高湿天气条件下氮氧化物等前体物向硝酸盐的二次转化加剧,北京市14日11时至夜间出现短时严重污染,PM2.5日均浓度为242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是区域内污染最重的城市。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北京的重污染过程除了与区域传输有关外,还与本地机动车污染排放有密切关系。

    众多网友不解,为何北京夜间也会出现短时严重污染情况,“夜里都不开车了,为何机动车是最大的排放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笑着回答:“夜里你不开车了,但有别人开啊。晚上12点以后燃烧柴油的大卡车都从六环放进来了,一辆大卡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相当于二三十个小汽车排放的量,我们在路边监测点经常测到PM2.5夜里2点到3点是峰值。”

    为了证明这一结论,贺克斌带领的团队在路边监测点同时检测了PM1和黑炭值,“所有指向是一致的”。

    贺克斌表示,公众应该区分客流量和货流量的差异,而不能仅仅考虑夜晚客流量减少这一个情况。

    他还透露,我国绝大部分大卡车没有装尾气颗粒捕捉器,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相关标准,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大卡车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标。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要下降25%。

    “大考“临近,但今冬气象并不给力。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员王自发表示,多个预测模型已经证实,受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预计会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等特点,这些气候特征都非常不利于空气扩散,容易造成污染积聚。

    10月21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冬明春是“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时期。

    “组织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措施非常重要”,贺克斌说,去年冬天实施了三次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评估结果来看效果明显。但去年首次实施时,还存在一些“措手不及”的情况,“今年冬天应该持之以恒,把应急措施组织得更有力、有序”。

霾的治理不能靠风吹,根本上要靠减排”

    重污染天气时,北京市民就会“等风来”, 很多网民调侃“治霾还是要靠大风吹”。

    贺克斌表示,北京位于太行山以东、燕山山脉以南,东南风、西南风如果达不到四级以上,污染物被推到山脚下后就会在山脚下回旋。在推送的过程中,又把唐山、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污染物往北京地区推送,呈现明显的山前累积特征。

4

    贺克斌进一步解释,PM2.5是组合最复杂的聚合体,它既有一次颗粒物的排放,也有排放出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等气态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应后产生的二次颗粒物。

    “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的话,一次颗粒物排放量持续增加,污染物在原地累积增多;同时,湿度加大后化学反应增速,又产生大量二次颗粒物,污染物会产生非线性累积,成倍往上翻”。

    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也就是水平和垂直对流方向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北京本地产生的一次颗粒物、化学反应产生二次颗粒物,以及外来输送的污染物叠加,“北京地区重污染一下子来的非常快”。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员王自发说,“风有两个作用,既可以把污染送进来,也可以把它送出去。”

    “霾的治理不能靠风吹,根本上要靠减排。”王自发说,大气循环产生的风,如果遇到复合型风往同一地区吹,污染物就会累积在一个地方,这时若不采取应急措施,空气指数就会“爆表”,这时候风其实是帮了倒忙。

    贺克斌也表示,当已经形成重污染天气这个后果时,大风一吹确实会起到吹散污染物的作用,但若想常年控制住重污染天气,发力点还应在“排放口”。“当知道气象上的不利条件要来时,通过预警,把放出去的一次颗粒物以及二次颗粒物产生的‘原料’全部都控制在低排放量水平,这样最终产生的污染物就少了。”

    目前,“排放口”的各项重大治理工程正在推进。

    从环保部获悉,今年京津冀三地散煤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完成50万余户,替代散煤约150万吨,削减主要污染物约4万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

    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截至9月底七省(区、市)共完成1.3亿千瓦改造任务,占全部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的40.5%,河北省率先全面完成改造任务。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方面,已累计淘汰81.4万辆,完成目标任务的68.1%。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