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强
我国近年来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但工业发展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
加快实施制造业结构调整。制定并完善负面清单配套政策和监管办法,对产能过剩行业和“两高一低”行业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负面清单内的行业,实施最严格的项目节能环保审核。对没有通过核准的项目,国土、规划、供电、供水等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项目建设严格执行行业能耗、水耗和环境准入标准,落实“三同时”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工业绩效评价的运用,不断优化完善绩效评价内容和权重,对综合绩效评价等级低的企业,坚决执行土地、用电、用水加价政策,推动落后企业加速淘汰。深化重点行业的整治提升,对不符合环保、节能等标准的企业坚决给予关停淘汰。强化用能预算化管理,将用能指标向制造业项目和工业绩效综合评价高的企业倾斜。严控非电项目用煤,对特殊工艺要求项目,实施区域用煤减量替代,加快燃煤电厂改造升级,同步实施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
加快实施传统行业改造升级。 传统制造业要大力推广余热余压利用、电机改造、中水回用、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综合利用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实现传统行业绿色升级。以“智能工厂”为目标,推进流程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以数字化车间为目标,推进离散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废品产生。 根据行业能效标准,强化对传统行业的能耗限额标准的对标考核,对超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施惩罚性加价政策,推动企业加速节能改造的内生动力。
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对印染、化工、造纸、电镀、皮革、热电等重点行业企业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增强企业自我循环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对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和节能减排效益明显的清洁生产项目,各级财政应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推动能量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弃物交换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废纸、废塑料等的综合利用,推进废弃物再制造。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施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实现项目、企业、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以及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
加快实施要素市场配置改革。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为绿色制造增强新的动力,加快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结合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行动和新建项目能评审查,基于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下的用能权交易,进一步建立健全用能权指标交易系统、测量与核准体系,发挥用能权指标交易对产业结构调整、控制用能总量、推行绿色制造的倒逼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提高节能减排指标权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工业绩效综合评价的运用,除了对存量企业实施要素差异化的价格政策外,对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企业,在次年降档评价。同时,在新上项目准入上引入评价工具,对综合评价低的制造业项目,原则上控制其准入。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环保局
提交关闭